渔港路热闹了几十年
16岁就划着小木船出海的李宝林在船上一干就37年,亲眼见证了芦潮港从渔村走向新城。他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是芦潮港渔业最辉煌的时期,那时祝桥以东的沿海各乡都有捕捞大队,江浙的渔民也来这里捕鱼。
到了90年代,市场经济更活了,渔民和市民的腰包更鼓了,紧挨港口的渔港路上,除了水产行供应全市外,大大小小的海鲜饭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几年随着临港大开发,节假日来旅游的市民越来越多,原先小饭店都在这几年里扩大了店面。规模最大的阿新海鲜加工坊面积整整翻了六七倍,成了三层楼的大饭店,可即使这样,每逢节假日,一张台子还要翻6桌,露天位子都要排队。另一家老地方河海鲜农家坊,规模虽然小,但生意不错,一年要“吃”掉好几吨海鲜。
九月开捕尝鲜货
这几天,渔民老陈带着满载的美味靠岸了。金誉海鲜行的老板袁杰早早就预定了这一船的海货,一年做四五千万生意的他,年纪轻轻就建起了海鲜街上第二家私人冷库。他说,每年八九月禁渔期结束后,生意总是格外忙,今年受到台风频繁影响,渔民的收成减少许多,不过禁渔保苗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开捕后产量明显上来了。
在“阿新”里,七八个服务员拿着平板电脑正陪着客人选鱼。老板唐建新说,现在最值得尝鲜的是肉多鲜甜的青蟹、南汇嘴滩涂上野生的跳跳鱼、好吃又实惠的条虾、口味接近黄鱼售价却便宜不少的雄黄鱼,鲳鱼、板娘鱼和东海带鱼,还有上市季节短暂的青蟹等都广受青睐。自8月1日部分开捕以来,已经有许多懂经的市民专程来尝鲜,时下又临近国庆中秋佳节,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鲜美的好味道,漂洋过海,虚席以待。
本报记者 孙云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