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石力华总经理来到老凤祥任职,提出以“首饰文化”为突破口,致力将老凤祥打造成有内涵、有底蕴的首饰品牌。在他的倡导下,2002年第一届首饰文化节拉开帷幕,至今已举办到第十届了。
十年磨一剑,老凤祥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与特色,通过文化节远播四海,早已成为了老中青都喜爱的品牌。而首饰文化节特色繁多,在五个方面成为企业文化对外扩散的载体。
设计大师走到台前
创意和设计,是珠宝首饰的灵魂。在如今业内“重材料、轻设计”的风气中,老凤祥的石总坚持要将设计放在首位。他任职后,发现公司有许多设计大师,包括众多中国和上海工艺美术大师,及一些优秀的青年设计师。
如何将这些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推出去?公司立即启动媒体宣传攻势,将大师们的头像、荣誉、作品等广而告之。很快,张心一、张京羊、宋菁、陆莲莲等大师就声名鹊起,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
同时公司又趁热打铁,将这些设计师在上个世纪设计的优秀作品在“首饰文化节”上展出,每件作品的设计特点、寓意、材质都有介绍,带领参观者学习首饰文化和设计理念。设计师们的得意之作,借文化节之力被推广,而设计师们本人,也成为文化节的座上宾,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知识竞赛传播文化
能到首饰文化节现场来的观众,毕竟是少数。如何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节中来,使首饰文化广为传播?老凤祥市场策划部想到了“知识竞赛”这一方式。
于是,在首饰文化节期间,老凤祥在上海滩发行量较大的报纸上,独家刊登了“首饰文化百问有奖知识竞赛”。读者只要填好问卷,将回信寄到市场部,就能参加抽奖。问卷由市场部精心设计,内容丰富、知识量大,珠宝首饰的概念、历史、进程、变迁,老凤祥品牌的沿革、公司十大特色服务等都包含在内。
竞赛收效奇佳,得到了读者的热情参与。短短半个月内,几百封答卷像雪片般飞来,年纪最小的是中学生,最大的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借首饰文化节的平台和有奖竞赛的载体,“老凤祥”的品牌与文化在老中青三代中知名度更高了。(未完待续)(文/辛矣)
老凤祥证券代码600612.SH900905.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