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经过近3小时的飞行,机翼下出现蜿蜒的黄河,泛着“银”色的波光,两岸一马平“川”,这便是银川平原,又称河套平原。
飞机降落在银川河东机场。这“河”,指的就是黄河。河东机场离银川市区19公里。高速公路两侧,蓊郁的白杨树笔挺。原本以为宁夏是西部地区,挺荒凉,谁知进入银川市区之后,一幢幢高层大楼闯入眼帘,玻璃幕墙闪闪发亮,全然是一派新兴都市的气派。
银川的“南京路”,叫新华街。其中最繁华的一段,辟为步行街。我漫步其中,竟然不知身在何方,因为街道两边的现代化大楼以及时尚、名牌商店,与上海无异。惟一显示与众不同的,是步行街的一端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鼓楼。鼓楼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成为银川市中心的地标。
银川首屈一指的古迹,是西夏王陵,号称“中国的金字塔”。那里保存着西夏王朝9座帝王陵,253座陪葬墓。王陵就地取材,用黄土夯成,最高的达30多米。到了那里,我成了“文盲”,石碑上刻着的西夏文字,看上去类似方块汉字,但是一个也不认识。西夏是十一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有过灿烂的文明。元朝时改为“宁夏”,希冀西夏永远安宁。
在路过一座大厦时,当地朋友告诉我,那是“区政府”。我愣了一下,“区政府”的办公楼怎么那样大?后来才明白,宁夏的全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政府”是指自治区政府。在宁夏,回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里的清蒸羊羔肉、牛羊肉酥、手抓羊肉,鲜嫩而无膻味,连我这个平常拒羊肉于千里之外的人也爱吃。我还注意,银川诸多大楼的窗户是穹顶式的,就连路牌上方也以穹顶图案装饰。另外,银川机场的国际航线虽然不多,却有一条经昆明飞往迪拜的航线,成为连结阿拉伯穆斯林国家的重要空中通道。
宁夏是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的交汇处。全国书博会在银川举行,成为宁夏的文化盛事。书博会在银川新区人民广场西侧规模宏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那里有一条宽广的马路,叫做上海路,使我感到亲切。司机告诉我,银川的“路”大都是东西走向,而南北走向叫做“街”。当然也有例外,如新华街是东西走向的。银川市区有八条主干道,相当宽敞。不过由于银川发展很快,机动车陡增,在老城区,在高峰时间,堵车也是常事。
在银川街头,我看到最多的商店,就是枸杞店。宁夏的特产有“五宝”,各有特“色”:红色的枸杞居首,此外还有白色的滩羊皮、黄色的甘草、黑色的发菜、蓝色的贺兰山石。发菜的谐音是“发财”,随着销路猛增,过度采集发菜使地表裸露,近年来已经限制开发,所以也就以煤炭代替发菜作为“黑宝”。
在书博会上遇见宁夏作家张贤亮。他说自己现在主要忙于创作“立体作品”——经营西部影城。那里已经成为《牧马人》、《红高粱》、《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许多影视剧拍摄基地,同时也成为银川旅游新景点。另外,银川还有贺兰山岩画、明长城、拜寺口双塔等等古迹值得一游。由于书博会安排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我未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领略塞上风光。留些遗憾也好,将成为下一次游览银川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