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堪称“吃货天堂”,小吃星罗棋布在大街小巷,光面食就有百来种,想把经典美食吃个遍,不能行色匆匆,放缓脚步才能品出味。下面介绍最经典的几款,挑老字号店家,或当地人最多的小餐馆去就行。
担担面、怪味面
担担面是四川非常著名的一道小吃,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相传为1841年一个绰号叫做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创制,因为早期是用扁担挑在肩上沿街叫卖,所以叫做担担面。此面色泽红亮,冬菜、麻酱浓香,麻辣酸味突出,鲜而不腻,辣而不燥,堪称川味面食中的佼佼者。
成都天府广场坐4路车,八宝街站下,对面的红光电影院边上有家老字号炖鸡面馆,他家的炖鸡汤和担担面非常地道,汤鲜面韧,好吃,但一定不能去得太晚,过了下午1点就打烊了,二两担担面、一碗炖鸡汤,总共花费不到10元。
号称成都第一面的牛王庙怪味面,其出名的怪味面,采用多种调料烹制成的汤底,麻辣鲜香,有多种说不出来的香味而得名。地点在牛王庙上街,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初去的游人可以参考地图,一环路东四段。那里不大的铺子,每天据说要卖出3000多斤面条,1.5元/两,可以选择不同的口味多试试。那里还有雪豆蹄花,每份5元,汤汁雪白,营养丰富,加上红油的蘸碟,十分开胃。如果是晚上吃夜宵的时候,还可以要一些温的米酒。
陈麻婆豆腐
陈麻婆豆腐创业于清朝同治初年(1862),店面最早在成都北郊的万福桥,原名陈兴盛饭铺,主厨为陈春富之妻。陈氏所烹豆腐色泽红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烫、形俱备,极富川味特色,陈氏豆腐很快便名播遐迩,求食者趋之若鹜,文人骚客常会于此。有好事者观陈氏脸生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饭铺因此冠为“陈麻婆豆腐店”。现在老字号的麻婆豆腐在青羊宫附近,天府广场有5路车到那里,市内27路车也到青羊宫。点一份麻婆豆腐,再来点其他菜,每人花费10元。
夫妻肺片
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便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成本低廉的牛杂碎边角料,经精加工、卤煮后,切成片,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风味别致,价廉物美,特别受到黄包车夫、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爱。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叫郭朝华,女叫张田政,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风味独特,加之夫妇俩配合默契,因而有了夫妻肺片之名。
成都最有名的夫妻肺片在总府路上,赖汤圆隔壁的一家店,10元/份,面上有芹菜,汤里有红红的辣椒油,红绿映衬,色彩诱人,入口麻辣鲜香美味。
麻辣烫火锅
四川火锅大约出现在清代道光年间,经考证其发源地是长江之滨的酒城泸州的小米滩。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船工们吃后,美不可言,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
正宗的四川火锅以厚味重油著称,传统汤汁的配制是选用郫县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汉源花椒为原料;菜品几乎都是牛身上的肝、心、舌、背柳肉片、血旺和莲白、蒜苗、葱结、豌豆尖等素菜。如今,火锅选料包罗万象,菜品发展到几百种,囊括了食物王国里可食用之物,菜品已扩大到家禽、水产、海鲜、野味、动物内脏、各类蔬菜和干鲜菌菇等,数量可达30多种。
与重庆麻辣烫火锅相比,成都的麻辣烫更强调各种味道的中和,底料醇厚,各色菜品也新鲜精致,口感在麻辣的基础上偏向鲜香。3个人200元左右,已吃得很舒服。
成都其他名吃还有:双流兔头、二姐兔丁、传统锅魁、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叶儿粑、甜水面、三大炮、赖汤圆、三合泥、蛋烘糕、冒节子肥肠粉、冒菜、串串香、棒棒鸡、干锅鸭唇、廖排骨、痣胡子龙眼包子、渣渣面、奶汤面、谭豆花、伤心凉粉、芋儿鸡、三哥田螺、豆汤饭、温鸭子、甜皮鸭、洞子口张凉粉、汤长发麻饼、华兴煎蛋面、老妈蹄花、王妈手撕烤兔等。其中的舌上之妙,你尝过就知道。建议每天来几样,几天后你就吃遍了成都。成都的酒吧街也值得一逛,特别是九眼桥一带,充满着怀旧的气息。
除了吃以外,成都的玩点也不少,著名的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锦里、春熙路、宽窄巷子等,都值得专门一去。
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