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窗絮语
支付的“苹果”尚待甜蜜
朱绩崧
  朱绩崧

  仿佛一夜之间,“苹果”又一次占据了办公室闲聊话题的高地。“你绑了么?”“我绑了,但是不知道怎么用。”“很奇怪,我就是绑不上,银行验证通不过。”“没事,再等等,有人告诉我,系统是分批开放卡号的,到12点全部开放。”“我是Visa卡,他们说,要在系统设置里,把地区改成美国才可以。”“啊!我手贱,把工行卡解了绑,可现在不给我重绑了!玩不下去咯,肿么办?”

  再刷刷朋友圈,各种“苹果支付”的段子满天飞。有一则,看得我笑煞,贴的朋友跟我说,这是她亲眼所见的真事:某君在星巴克刷“苹果”,好几分钟还没出来,收银员因为这项业务比较新,而且银联、各家银行政策又不一样,帮不上忙,于是某君提出还是刷POS吧,“稍等,我回座位取信用卡!”朋友和她同事紧排在他身后,同事掏出自己的卡,“别麻烦了,你这杯我请,我赶着回去开会呢!——苹果支付,你怎么不付猕猴桃呀?”随手,还真就把单给埋了。

  我们从信用卡普及,到银联推广Quick Pass闪付,再到连卡都不要了,直接掏手机“苹果支付”,这一条个人小额支付的进化链走得很快,三五年而已。加上银联、银行不断砸钱猛推,动辄满30减10块,刷任意一笔送15000积分,一时间,热爱薅这把小“羊毛”的用户队伍简直是飞速壮大:据一项统计,最震撼的记录是1分钟,全国有8万多张卡绑定了“苹果支付”。两个字足以概括这番静悄悄的大场面:热闹!

  可热闹完呢?在家乐福,我看到因为建行名额已满、没刷出优惠的消费者在向店长抱怨:“怎么都没有通知的啦!早晓得,我明天开门就来了!”刷出的,也正纳闷:“不是说不要密码么?怎么不但要锁屏密码,还要信用卡密码,还要POS单签字,比平常刷卡都慢啊!”这两位的意见其实点出了个人小额支付发展的终极目标:确定与便捷。用不确定的优惠去吸引饱受信息不对称之苦的消费者,这是消费主义惯用的拙劣伎俩,最终导致消费疲劳。高举便捷的大旗,实际上比常规支付手段更繁琐,那在热热闹闹的促销活动偃旗息鼓之后,试问消费者为什么还要选择你“苹果支付”,而不是你这条强龙宣称要与之竞争角力的地头蛇“支付宝”、“微信支付”呢?人家天时地利,做得成熟多了。

  与其这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多数银行卡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苹果”设备于某日拂晓5时整开始,在“钱包”这个应用里,多出了添加银行卡的功能——但万事并未皆具备,甚至有的大银行都是在最初的高潮过了几乎一周之后,才用微信公众号推送通告,宣布本行“苹果支付”推广活动是从2月18日(追溯)开始的,倒还不如开张低调几分,等软硬件支持测试完毕,收银员培训熟练,再通过银联协调,银行们一家挨一家开始推广,安安稳稳派送优惠福利。也就是说,一切活动都奉“确定、便捷”为原则,而不能用“热闹”压倒一切。须知“热闹”是给自己和同行“扎台型”看的,“确定、便捷”才是真为消费者着想,落实个人电子支付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我是每天都吃苹果,用“苹果”的。吃苹果,就怕太酸。用“苹果”,别的都满意,自感总体性能确实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一大截,但从支付这一项看来,目前为止,这只“苹果”还有待更甜蜜一些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话题
   第A08版:公告
   第A09版:公告
   第A10版:聚焦·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上海物业
   第B04版:家装专版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4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C06版:展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建议供给侧改革莫忽视需求管理
彼法非此法
支付的“苹果”尚待甜蜜
虚拟的虚
扫码下载新民晚报客户端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2支付的“苹果”尚待甜蜜 2016-02-27 2 2016年02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