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赤膊创业苦苦撑持靠一个点子一种模式成功、发大财的英雄神话,比比皆是,每天都在年轻人中间传来传去。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互联网技术就是头一道门槛,懂得的入内,不懂的落伍。有了点子和技术,还得会讲故事、做概念,然后才有机会让“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来买单”。
这样的逻辑,正在驱动着一些创业者过分看重互联网,在网上高打高走,却忘了“+”的另一头,那些实实在在的传统功夫。
不久前买水果时也想网购。找到一家在本地颇知名的网络配送基地,水果价格不便宜,但广告打得足够动人,幻想着每一种水果都来自独一无二的地点,绿色有机,贵得很值。水果送到,一箱橙子装在挺括的纸板箱里,箱体上赫然印着“初恋般甜蜜”,底下科普说,长在北纬某度的橙子,才是甜度更高、口感最佳的好水果。打开箱子,还有一封手写体的“情书”,细腻描绘着初恋时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各种甜蜜感受。每只水果也独立包装得一丝不苟,拿去送人,当真是体面过人。扒开最后的遮蔽,露出来几只瘦小干瘪、买了几百回从来未曾见过的小橙子。拿好货常是貌不惊人来鼓励自己,切开来一尝,酸度也是惊人。仔细一想,也很合逻辑——“初恋的滋味”,都是想时甜蜜,结果多半酸得牙倒。
不久前的另一次网购,送来的巨大纸箱上印着显眼的广告语,不雅到惊人,放在人来人往的大堂里,我取时人人坏笑。打开,不过是一把学生用电脑椅,想要把它装配起来,却发现不是这里不对板,就是那里拧不上,完全与包装和广告的那般完美舒适无关。
而想起涉嫌用虚假房屋信息乃至非法金融产品骗得顾客签约交易的房地产中介链家。近来正是各路新兴的房地产、汽车等大宗商品网络中介抢夺市场份额的高峰,耳边聒噪、眼前乱晃的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俨然完全公益事业的新派广告语,比如链家的“100%真房源”和“五大服务承诺”;另一家则以当年午夜电视购物频道的腔调反复唠叨一句“佣金只收一个点”来留下强制记忆。
熟悉运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打通信息梗阻、降低服务成本,让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得以逼得实体大店小店们门庭冷落和纷纷倒闭,取而代之,占了市场份额。然而,长处也正是短处。从虚处入手,擅长“虚拟”行为模式的链家们,一不当心,就会露出下半身脱节导致的虚弱相——没有过在实体经济的摊档小店里摸爬滚打的经历,约束不好最核心最基本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再强大华丽的网络新技术和营销手段,都只能是昙花一现。“互联网+”如果不能蜕变接通“实业+”,只以最短周期捞一票、做大卖掉的模式行事,难免要带来自身的苦头和社会的灾难。
上海街头,曾经人头攒动的许多知名百货,如今持续着寥落的现状;但另外一些,分明已开始找到与互联网共舞互动的新节拍,正在隐隐透露出未来实体商家新业态的模式。
最终,我又重新回到了弄堂口那家相熟的水果店,赤橙黄绿,眼前层叠铺满的各色果实唤起丰收般喜悦,挑挑拣拣时光滑沁凉的手感更带来无可替代的踏实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