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若干关于书法的文章,就有人上门求教。尽管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但,诲人不倦是人的基本德行,面对求教者的书法和文章,也愿意坦诚相见。从河北来的一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把几篇文章拿给我看,他说,自己愿意写书法评论,请我看看是否有前途。我阅读了其中的两篇,文字还算通顺,只是一些形容词有一点刺眼。比如谈到书法家的创作成就,要么是“前无古人”,要么是“划时代”,要么就是“天才表现”,谈到书法家本身更加离谱,“大师”、“巨匠”随口而出,令人眼花缭乱。我直言,能不能不这样说话,写文章忌讳胡说八道,这样说话,很像精神病人的呓语。他辩解,文章可以夸张的,更何况书法家喜欢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强调,文章的目的不是让书法家满意的,文章需要有清晰的思想,公正的立场,不能浅薄地吹嘘,简单地叫好。他不服气,他在微信中继续反驳我,甚至认为我不识时务,“廉颇老矣”。
老就老吧,谁能永远年轻。不久,一位书法家来访,这位书法家擅长“某体”,在我面前,他信心百倍地打开一卷书法,并强调,他是当代写“某体”的第一人。对“某体”书法,我没有研究的兴趣,因此,也不知道世界上写“某体”书法的人谁是第一人,谁又是第二人。看了他的“某体”书法,我心跳的速度加快了,那纠结的浓墨,那跳动不止的线条,还有那“疑是银河落九天”般的长笔画,奇特、怪诞,不仅没有遵循汉字书写的规律,就连基本的结字能力都没有。然而,来者摆出一副书法大师的架势,豪气冲天地对我说,给他写一篇文章,要多少钱,他就出多少钱。我立刻表明,我不写有偿文章,另外,你的书法与艺术还有距离,我也希望你别炒作,认真临写碑帖,校正自己的艺术眼光。他面有愠色,语气变凉,又问:我的“某体”没有优点吗?
当然没有优点,说真心话,这就是写在纸上的毛笔字而已。我的语言似乎有一点暴力,但是,关乎艺术的判断,直截了当的“电击疗法”,更能维护真理。“某体”书法家把我的直截了当“电击疗法”视为不友好的行为,他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不仅不接受我的建议,还抗议我对他的批评。
不愿意倾听真话,不愿意面对批评,成为坚固的社会心理,并成为强大的社会痼疾,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选择。因此,空洞的书法评论病态般流行,阿谀奉承几成常态。这样的书法评论当然没有思想深度,当然不会有理论价值。超越世俗,坚持艺术第一的书法评论,才是我们需要的评论;拷问人类灵魂,思考书法审美的书法评论,才能承担起文化的责任。因此,对媚俗与丑恶的不妥协,是批评人不倒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