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四区一基地”
今年6月2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7月上旬,科技部印发了张江规划。张江规划的获批,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及张江示范区寄予的厚望。
记者了解到,在张江规划中,战略定位明确为“四区一基地”,即开放创新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活跃区、科技金融结合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努力建设成为带动上海、长三角区域乃至整个东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特色品牌。在发展目标上,用数字“说话”,分阶段安排了有关指标。比如:到2015年,企业总收入达到3.3万亿元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2000亿元。
空间布局“一核三带”
自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上海一直在研究编制张江规划,先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两年多来,张江高新区两次“扩容”,总面积先从63平方公里增加到294平方公里,再增加到470余平方公里,上海80%的知识经济密集的区域纳入了张江。
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张江规划,在“变大”的园区里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三带”的总体格局。“一核”即张江核心园;“三带”即浦东创新带、沿北中环-沪宁线的沪北创新带、沿沪闵-沪杭线的沪西南创新带。
据悉,近期相关部门将抓紧制订“1+3”文件,即贯彻“张江规划的实施意见”和“张江示范区空间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国际化人才试验区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