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札拍卖哪些合法?哪些不合法?作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北京铭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新明,他表示,书札拍卖所引发的法律纠纷,一般涉及所有权、著作权的问题。“只要是委托人是通过合法手段取得书札,拍卖不涉及侵犯所有权。至于著作权,只有50年保护期限,拍卖50年前去世的作家的书札,不侵犯著作权;拍卖在世作家或去世并未超过50年作家的手稿、信札,要看情况,如该作品此前从未发表过,拍卖中势必要向公众公开,就会涉及侵犯著作权中的发表权。”
今年秋季拍场,名人书札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不久前结束的嘉德秋拍,鲁迅的一封书信拍出655.5万元,平均一个字约3万元。即将举行的西泠秋拍,还将推出近现代名人手迹专场,甚至不乏诺奖得主的亲笔信。近年来,在艺术品市场趋冷的情况下,名人书札却逐步升温,成为拍场上独特的风景。
名人书札价值回归
将于12月14日举行的西泠秋拍,特推出240位中外名家手迹专场。其中,狄更斯、柯南道尔、雨果、大仲马、泰戈尔、罗曼·罗兰等重磅级作家的亲笔信十分亮眼,爱因斯坦、罗斯福、凯瑟琳·赫本等各界名家的亲笔信也颇引人瞩目。这也是国内拍场首次规模性推出外国名人手迹藏品。专场拍卖负责人陆丰川向记者介绍,这些拍品绝大多数来源于境外藏家,“很多是海外华人藏家当年从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中获得的,考虑到国内书札市场升温,加上我们这次推出国外名人手迹专场,纷纷来委托我们拍卖”。
名人手迹近年在拍场上颇受追捧,今年尤其火。刚结束的嘉德秋拍,鲁迅200余字书信拍出655.5万元;陈独秀致陶亢德书札拍出230万元;李大钊致夫人吴若男书札拍出414万元。上半年的春拍中,曾国藩手书家训230万元成交,超过估价20倍;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手稿《五台山记》更是以3162.5万元天价成交。
“五四”作家备受瞩目
陆丰川表示,国内拍场对名人书札的关注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藏家更看重名人手迹的书法价值,因为中国近现代很多名人在书法上有比较高的造诣,特别是毛笔书写的信札、手稿,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出于欣赏的角度买回去的人很多。”而近几年来,藏家更关注名人书札的内容,“关注的范围扩展到各领域名人,包括陆小曼、邓丽君,越来越广阔。”
不过,他透露,当下拍场上最受关注的还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这一批作家和思想家,相对他们的书札成交价也较高。“一方面,这一类名人的手迹存世量很少,特别是鲁迅的,基本都成为博物馆馆藏,散落在民间的非常罕见,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这一批藏家小时候就读鲁迅、读胡适、读李大钊,有敬仰之心。”
史料价值吸引藏家
中国嘉德古籍善本部高级业务经理宋皓表示,名人书札在拍场上的热络也反映了当下一个收藏趋势:“信札内容一般都比较私密,涉及工作、生活和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而且大多是这些名人亲历或者发自肺腑之言。至于手稿,则可以从中窥见作家真实的创作状态。”在宋皓看来,名人书札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拍品的市场价格,“这是因为它们往往可以佐证某些重要历史事件或者为这些历史事件查缺补漏,是史学中重要的一种考证方式和证据。”
虽然价格不断上扬,在业内人士看来,名人书札尚属小众收藏。“与其他艺术品相比,相对价格并不是很高。”在宋皓看来,名人书札未来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特别是来源清晰,提供史料价值比较高,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又比较少的书札,将来一定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驻京记者 陶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