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社会与法
     
本版列表新闻
~~~——“新生代刑侦能手”黄海的故事 (“803新名探系列”之二)
~~~——“新生代刑侦能手”黄海的故事 (“803新名探系列”之二)
~~~——“新生代刑侦能手”黄海的故事 (“803新名探系列”之二)
     
2013年12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抛尸袋上小孔成“破案密码”
——“新生代刑侦能手”黄海的故事 (“803新名探系列”之二)
潘高峰
■ 黄海(左)和同事在讨论案情 资料照片
  首席记者 潘高峰

  今年10月15日下午2时,浦东新区佳虹路一小区内,一对父女被发现死于家中。女死者的男友、本地人孙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次日中午12时许,专案组在常州市天宁区一宾馆内将孙某抓获。带队抓人的,是有着“新生代刑侦能手”称号的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一支队政委黄海。

  不到24小时,凶嫌落网。在黄海看来,尽管时代在变,高科技手段大放异彩,但在刑侦工作中,人的因素依然最重要。“有捷径,当然应该奔着捷径而去。但如何找到那条捷径,则考验刑警的职业素养。”黄海说。

  1 垃圾袋上的秘密

  从警20年,19年是在刑侦岗位上。青春岁月尽托付,只因其中魅力难言。黄海说:“到了今天,出现场依然热血沸腾,破案还会热泪盈眶。”

  作为新生代名探,黄海其实很念旧。他身上有着老一辈刑侦人的影子,心细如发,念头多,却又坚韧不拔。2011年发生在宝山的一起杀人碎尸案很能体现这一点。那一场刑警与凶手的对决,考验的是智慧,更是耐心。

  2011年7月14日,在宝山长江西路附近一花坛中与河道里,发现很多用垃圾袋包裹的尸块。经鉴定,死者是女性。“根据刑侦学上‘近埋远抛’的理论,我们断定,凶手的生活圈子可能离抛尸点很远,他来到现场,应该会搭乘交通工具。”

  凶手有意选择了没有监控的位置抛尸。找到交通工具,是双方的第一次较量。黄海和侦查员们发现,抛尸点两头的路口都有监控,其中有迹可循。

  “依正常的速度,经过两个探头要花十多秒钟,如果时间异常,那么有两个可能,一是车坏了,二是下客了。”经过反复查看监控资料,一辆电动三轮车引起黄海的注意——它通过两个探头共用了半分钟多,很可能有人从上面下来。

  侦查员找到了“黑三轮”司机,对方回忆当天的确搭乘过一个中年男子,那人拎着不少东西,说普通话,是在临汾路共和新路附近上车的。

  这个地点属于彭浦地区,很热闹,四通八达。按照常规思路,凶嫌很可能就在附近居住。专案组调集近300名警力,对附近小区开展大量走访调查。整整3天3夜,该做的都做完了,依然没有方向。

  线索断了,黄海和侦查员们陷入思考。“传统案件侦破,现场遗留物非常重要。这起案件中,包尸的垃圾袋有没有深挖的可能?”专案组开始了枯燥的调查。包尸的垃圾袋是那种1×1米的大垃圾袋,黑色。侦查员们跑遍几家大超市,都没有找到类似的。

  毫无结果让人失望,却让黄海有些希冀,他和参与此案侦破的宝山刑侦支队重案队队长王春商量:不是常见的,就有排他性,一旦找到,可能是非常好的线索。“盯着做!”

  王春同样是个有耐心的猎手。他决定从源头找起。中国生产这种垃圾袋的厂家有哪些?王春查了一下,发现南方有一家,上海有好几家,于是一个个找。一旦找到类似的,就与现场发现的进行比对。

  难题又出现了,鉴证人员发现,不同垃圾袋之间成分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尚不足以成为区分标准。此时,黄海与王春又提出一个设想:一只只垃圾袋间为了容易撕开,用机器打了孔,这些孔的间距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有没有可能成为线索?

  一查,的确不一样。这种孔是专门的铡刀切出来的,谁定做过这种孔距的铡刀?侦查员几经周折,找到上海青浦一家工厂,厂方透露的确定做过这种尺寸,订购方是农工商超市和物美超市。

  先从容易的找起。专案组发现,物美超市在上海只有两家,一家在广中路,已经关掉,还有一家在虹口区通州路上。侦查员立即前往调取销售记录,惊喜地发现在案发前不久,有人购买了这样一卷垃圾袋,同时还买了刀。

  幸运的是,这家超市非常尽职地保留了监控录像。在录像里,侦查员清晰地看到了买垃圾袋的那个中年男子。根据监控一路追踪,那名男子最终消失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对面的一个小区里。再一查,此人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前妻曾与其生活在一起,但已经很久没有露面。

  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很快交代了因为生活压力太大,难以忍受前妻的神经质而将其杀害分尸的经过。为了作案,他曾精心准备一个多月;为了迷惑警察,抛尸时他曾大费周章:先骑车到四川路,再叫出租车到彭浦,最后搭乘“黑三轮”到案发地。他万万想不到,抛尸袋上的小孔,泄露了他的黑色秘密。

  2 黑夜里的“明灯”

  2011年8月6日凌晨2时,青浦区赵巷镇奥特莱斯附近的一处别墅区发生一起劫杀案。经警方勘查,3名犯罪嫌疑人从别墅底楼厨房的纱窗钻窗入室行窃,作案时惊动了屋主。搏斗中,凶残的歹徒抽刀捅向屋主夫妻和同住的儿子媳妇,造成1死3伤。

  这是典型的由盗窃转化的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没有特定目标,没有前因后果,没有关系人,是最难侦破的一类案件。

  经过走访,专案组获得一条宝贵的线索:事发当天凌晨2时许,当地水产村一村民早起进货,在村口等同伴时,看到3名男子慌慌张张地从案发地方向跑来,进了路边停着的一辆黑色轿车。这辆车的前后牌照都被“百年好合”的条幅贴住了。

  黄海判断,这很可能就是作案后逃逸的犯罪嫌疑人。按照目击者的描述,犯罪嫌疑人应该是沿着沪青平公路逃窜,但因为是郊区,沿途的监控设备都不是高清探头,加上天黑,镜头中一片模糊。

  黄海决定亲自调阅监控。经过大量枯燥的工作后,他发现一个小细节:镜头中,有一辆车一直开着远光灯行驶。黄海认为,犯罪嫌疑人十分狡诈,他很可能是想利用强光的反射避免监控拍摄。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细节恰恰成了一个线索。

  一路锁定这辆打着远光灯的车辆,经过近10公里的视频追踪,专案组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车辆消失在通往白鹤镇的一条道路上。黄海分析认为,犯罪嫌疑人犯下杀人大案,肯定急于逃离上海。综合其车速、车型并留有余量,专案组在最近的一个道口通过高清探头框定了几部嫌疑车辆。经过甄别,确认其中一辆湘F号牌的黑色本田雅阁车有重大嫌疑,案件侦破由此进入“快车道”。8月8日,3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在江苏和安徽落网。

  细节决定成败。在模糊的画面中,开不开远光灯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被黄海敏锐发现并加以利用。同样是在2011年,一起卖淫女被杀案件中,黄海再次利用车灯细节打破僵局。在那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因为心虚,在开车接被害人时,一直不敢开车灯,而是在一片漆黑中驾车前行。这一点异常,落入黄海的眼中,也成了破案的钥匙。

  3 难释怀的遗憾

  近20年破案生涯中,有一个案子一直让黄海难以释怀。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原本不需要做的事,却依然感到遗憾。

  2010年4月11日,一名女子求助于刑警803:她的丈夫高某失踪3个月,一直无法联系。青浦警方找到最后和他通话的人,但调查显示,此人并无可疑。严格来说,这只是一起失踪案,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高某遭受不法侵害。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黄海还是决定启动疑似被侵害人员调查机制。

  高某是灌装器材生产商,经常到全国各地推销。那年春节后,他接到一通电话,去了山东济南谈生意。生意谈好后,他对家人说,河南濮阳可能还有一笔生意,会去了解一下。

  高某会不会在河南遭遇不测?黄海决定走一趟。漫长的调查后,黄海在河南濮阳找到了高某曾经到过此地的线索。按规定,家属应该在河南报失踪,但出于对刑警803的信任,高某妻子盯着黄海不放。黄海也的确从调查中发现了不少不同寻常的信息,一切表明,这可能是一起命案。

  虽然缺少证据,但是人命关天。案件涉及多地,黄海专程前往公安部汇报,争取到了案件的管辖权。在此基础上,他和同事通过大量走访,摸清了高某在濮阳活动的轨迹,并把高某最终消失的地点锁定在濮阳台前县,此地距离武松打虎的山东景阳冈很近。

  在台前县,黄海和侦查员通过大量走访调查,锁定当地与高某有过密切接触的3个男子,并找到其中两人。这两人都不承认见过高某,但调查证实,高某和这3人的活动轨迹有大量重叠。很显然,他们见过面。

  其中一名嫌疑人最终承认杀人劫财的事实。原来,他们3人谎称有生意,将高某骗到山东聊城的一家厂里杀害,并将尸体抛入黄河。

  黄海与同事立即奔赴聊城,在嫌疑人交代的厂里找到了被害人的血迹。无奈的是,另一名嫌疑人始终不开口,而第3人离开当地后音讯全无。由于缺少佐证,尸体也下落不明,最终法院只对两名嫌疑人判处有期徒刑。3年后,黄海得到消息,第3名嫌疑人之所以一直无法找到,是因为在山东打工时不慎失足摔死了。

  尽管如此,黄海仍然无法释怀。死者无法彻底雪冤,这是对破案者的心灵拷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挥别“光辉岁月”纪念曼德拉
   第A05版:挥别“光辉岁月”纪念曼德拉
   第A06版:挥别“光辉岁月”纪念曼德拉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民生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目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社会与法
   第A26版:特别关注/社会与法
   第A27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A28版:东方大律师/社会与法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升值空间/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6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新股发行改革·实战篇
   第B08版:新股发行改革·实战篇
   第B09版:新股发行改革·实战篇
   第B10版:新股发行改革·实战篇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12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聪明消费
   第B14版:地产资讯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7版:家庭周刊
   第B18版:女性世界/家庭周刊
   第B19版:家庭周刊/花鸟虫鱼
   第B20版:上海人家/家庭周刊
   第B21版:现代家居
   第B22版:实用谋划/现代家居
   第B23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好吃周刊
   第B2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8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29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30版:酒旗茶垆/好吃周刊
   第B31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32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C01版:新尚周刊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饰品
   第C04版:珠宝
   第C05版:摩登
   第C06版:资讯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本期导读
手机扫一扫精彩更多
抛尸袋上小孔成“破案密码”
美国版社会与法A25抛尸袋上小孔成“破案密码” 2013-12-06 2 2013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