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处理金融危机时最先想到的人之一;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却希望中国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那里吸取教训;他认为金融危机无处不在,但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由短期债务问题引发的。他就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默顿·H·米勒金融学杰出服务教授道格拉斯·戴蒙德。近日,在北京举行的“《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上,他就金融市场化改革与金融稳定畅所欲言。为了让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戴蒙德准备了中、英两种文字的幻灯片,在主旨演讲后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人物简介
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1953年出生,先后从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1979年,他加入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现为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默顿·H·米勒金融学杰出服务教授。
戴蒙德学生时代就崭露头角,读研究生时曾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工作,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助理研究员。他曾在耶鲁大学任教,是香港科技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的访问教授。1990年以来,戴蒙德还是美联储的访问学者。同时,他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法马·米勒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证券价格研究中心理事会成员。
名词解释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降低准入门槛 允许小型银行融资
戴蒙德认为,金融市场化改革,包括放松对利率管制等措施,会产生很多红利,比如家庭能够获得更高的存款利息,这样能推动家庭消费增长,对中国未来的整体经济发展有益。对企业来说,能够拓展私营企业及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戴蒙德坦言,在现阶段,中国国内需求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庭财富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许多中国家庭所需要的服务是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增加国内市场对消费产品的需求,必须保证中小企业要有很好的融资渠道。
戴蒙德非常赞赏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相关文件中对市场作用的新界定,“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他认为提升市场化水平,要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市场。
如何达到预期效果?戴蒙德觉得,从银行的层面来讲,拓宽私营企业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真正使市场决定资金配置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的银行体系。“一方面,中国有很大的银行,但它们关注的主要是国有企业,或者说是关注超大型企业。给私营企业及中小企业更多的融资渠道,银行系统运行的理念就需要改变,需要更多小银行。这些小型银行可以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而不是依赖资本市场。比如说通过伙伴制,像早年的高盛一样,这种小银行的效率非常高。”戴蒙德分析说,这就需要降低银行业的准入门槛,允许设立民营银行。
规避金融风险 设立存款保险制度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银行业准入门槛,长期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戴蒙德觉得,金融市场化改革成功与否,有赖于有没有高水平的银行监管体系“补位”。而且,这种改革还需要设立“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
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是规避风险的关键。戴蒙德说,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帮助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开展市场竞争。资本充足的民营银行能够有效地为经济体配置资金,新生的民营银行贷款将主要流向私营企业及中小企业,而非国有大企业,这样将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有了这种更新、更小的银行,可以进行有效竞争,获得规模小的出借方资金。而且,它会给小规模的私人借贷方提供资金。实际上,很多证据表明,银行如果在距离上靠近需要资金的企业,往往能够提供良好的贷款,而且对这种贷款能进行非常好的控制。因此,小银行往往倾向于向离它距离较近的小企业提供借贷。”
戴蒙德提到的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经营和存款人将面临很大的风险。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开展竞争。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明确了哪些金融产品是受担保的,更重要的是说明哪些金融产品是不受担保的。这样,人们就明白“影子银行”(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产品中蕴藏的风险。当然,提供存款保险的同时一定还是要加强监管。
“同时,我要说的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无监管且无担保的‘影子银行’体系会带来严重的问题。现在,中国也有‘影子银行’,数量很多,监管的情况不容乐观。如果在影子银行里亏损了,钱就收不回来了。所以,监管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大家都要搞清楚,哪些是被保险的,哪些是没有保险的。”
加强有效监管 破产法律亟待健全
许多人认为,放松监管就意味着危机。戴蒙德直言,从国际经验来看,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一定要确保金融稳定,规避系统性风险。而金融市场化改革增加系统性风险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金融体系中短期债务的增加。
戴蒙德说:“金融危机的风险无所不在,但是我发现所有金融危机都是由短期债务问题引发的。相关的监管者和监管体系需要思考,为什么金融体系往往会过度依赖短期债务。”
戴蒙德的回答一针见血:“短期债务使金融体系有爆发恐慌性银行挤兑的可能性,在美国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一些情况下,短期债务的确是需要的,并且是有效的融资渠道,但许多经济政策导致金融体系过度依赖短期债务。”
戴蒙德形象地把短期债务比喻为“硬币的两面”。“因为一方面它能解决金融危机中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它又会带来危机。”
为什么短期债务重要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家庭需要无风险的、流动性好的储蓄产品。而且,短期债务的时间灵活性较高,借款方可以对贷款方进行监管控制。但是,短期债务存在导致银行挤兑的隐患。如果你有借贷,有二次借贷,这样的链条断裂的可能性相对比较高,因此,短期债务如果不进行监管,就会被投机者利用。
既然短期债务是柄双刃剑,那么如何解决长期融资的问题呢?戴蒙德一言蔽之:“有赖于法制体系的健全。”
“我们看文件、看法律、看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发现,如果你要有一个长期的资金稳定,就要有非常好的公司监管法律和公司的破产法规。而且,还要有一种有效的违约解决机制。”
戴蒙德说,好的破产法规能够帮助公司从出资人那里获得长期的稳定投资,因此法治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法治,金融市场化改革很可能导致公司和银行体系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短期债务融资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风险的。所以,长期融资要有好的办法,就是好的公司监管法律和破产法规保障。
“金融市场的开放,如果没有高效的政府治理和好的公司监管法律和破产法规保障,就会带来很多的短期债务。我们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可以看到,危机的确是由于外资撤出所导致的。但是,国内投资者对企业和银行体系所发行的短期债务也同样会撤资,而这种潜在撤资风险也应该受到重视。我知道,很多亚洲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以后强化了《破产法》。”
个人观点
对国际资本开放
最近,有一个时髦的经济术语叫做“对国际资本开放”。戴蒙德以自己的国际经验提醒,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对国际资本开放有可能增加未来金融危机的风险,比如拉丁美洲国家就是前车之鉴。
关于利率管制
戴蒙德认为:“美国的经验表明,短期利率长时间维持在极低水平会带来系统性风险,可能导致危机。”
他说,利率管制导致的低利率实际上是对从短期融资市场中融资的企业和银行体系的补贴,这种补贴助长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增长。“短期债务借贷成本过于便宜,因为有政府补贴。同时,利率不能波动,使得想短期借贷的银行觉得非常安全。但是,这会促使银行进行更多的短期借贷行为,然后再提供长期贷款,出现一种错配。也就是长期贷款很多是由短期债务来支持的。在金融危机之前的2003年至2007年,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就是个例子。”
戴蒙德说,正是由于这种短期债务的大量积累,“影子银行”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商业票据上的挤兑出现在2007年。在他看来,这就是短期债务的利率太低的结果。大银行以很低的利率贷款给“影子银行”,使“影子银行”的风险性增加。“我觉得这个教训大家现在都已经慢慢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