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玉石文化史上,与文化内核接近的品种不断被接纳,甚至有后来居上的例子。和田玉如此,田黄如此,翡翠如此,仅仅入市30年的巴林石也是如此。印石文化的包容性,让许多新品种的石头都有了在收藏投资界确立一种新门类的可能性。
收藏市场经历过“夜明珠”“金香玉”、硅化木等一次次热潮,被众人公认、喜爱,其良好的流通性不是轻易可得的,文化认同与价值的市场考验都需要漫长的过程。如明代就有了田黄的记录,但到清代早期还未被普遍重视,只是在乾隆的提携下,民间才渐起收藏之风。
寿山石中,田黄、芙蓉、杜陵、善伯、旗降五大石种是主流,“杜善旗,万年石。一片石,千两金。”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副秘书长、朵云轩金石鉴定家袁慧敏说,“从目前的存世情况来看,杜陵坑本身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奇艮早已经绝矿多年,善伯洞已是余香,盛景难再,唯余空山残崖而已,这些都使得‘杜善旗’的资源日益枯竭,其价值无疑也更加受到市场关注。”
确保质量上乘,是印石收藏、投资的关键。杜陵坑五彩纷呈,尤以琪源洞似田黄者最为名贵,当时即价过黄金,而今传世者寥寥;奇艮石中的精品则是质地细洁坚润,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善伯洞则兼芙蓉之脂腻、杜陵之坚结、奇艮之致密,其素养深藏、气质内敛、光韵悠长、刀感柔韧,利于表现丰富细腻的雕刻细节。每年的拍卖会上,都有一些精品冒出,在今年秋拍中,朵云轩更是推出了专场。
近几年,一些优质的“杜善旗”印石几乎告罄。作为传统收藏品类之一,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且收藏门槛低,比书画等艺术品更便于收藏保管。据市场人士介绍,近年来寿山石受到收藏者追捧,每年价格涨幅达30%左右,为其中的精品——杜陵、善伯、奇艮的“钱途”更是值得期待。 王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