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0日 周六 泽普 叶城 喀什
今天果然开晴了,雨真不简单。它是以它透明之躯,裹挟着尘土,一起坠落,由此换来今天的阳光,舍生为义的精神呀!
上午奔赴叶城,察看了一个农民安居点。上次也来过,正在施工,现在竣工并已有农民入住。每幢约200平方米的二楼住宅,上海好多人还住不上呢。在乡领导的陪同下,走访一位农户,大约40来岁的妇人,还有点羞羞答答,眼睛不敢正视我。见我们要和她聊聊,她还立即换了一条新头巾。电视台的摄影机也在,她也许因此更拘谨。乡领导解释说,她的丈夫故世多年,她不太见人,有点不好意思。在乡领导的翻译下,盘腿坐在地毯上,与她交谈了一会儿。三个孩子,两个已经务工,这次建房,孩子贴了不少钱,她借贷了4.5万,大约二到三年可以归还。我说这么宽敞明亮的住宅,好多人羡慕呀。她笑了。
又与另一位带着一个丁点儿大的小孩的妇人一聊。这位年轻些的妇人挺会说,也不拘谨。聊得挺顺畅。自然也是乡领导翻译的。她与丈夫及孩子三人。父母贴了他们一些钱,丈夫是电焊工,一个月也有约两千元收入,负担就轻些。
叶城维吾尔医医院工地现场办公。代建、施工单位都在。还邀请了所在乡的党委书记、派出所所长和维吾尔医医院的女书记。对近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工程的进度、计划安排和正开展的内业工作等都有一定成效。同时对投资控制、计划进度、安全质量、内业管理、党建联建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个项目要争取得天山奖、白玉兰奖,需从基础抓起,从严管理。又安排给施工人员赠送慰问品,毛巾、肥皂等,都是四川民工,女劳工不少。施工单位上海市政二公司自带了一些竹笋、咸鱼和大虾米过来,拿了点过来,在工地举着啤酒杯碰杯。东视的记者正在拍纪录片,这一路也跟着,拍了不少片。
下午五时返程,八点半左右到了地委招待所,才想到明天是“五一”,今天是4月30日了,晚上忘了安排和指挥部同志一聚了。
2011年6月3日 周五 喀什
上午接到毛佳樑同志来电。他已在伊犁,准备6月6日到喀,规划联合团队部分人员也在,建议到喀后向指挥部汇报一下工作。我赞成,嘱工程组做好方案。毛局长一行已来喀什两次,这次是第三次了。他们都已过六十的人了,夏丽卿是过70岁了。但不辞辛劳,深入喀什四县调研,实不容易。我一天下来都很累,他们这把年纪了,精神难能可贵!
昨天在地委大院快走健身时,看见两个男子用竹竿拍打院中的果树。一个怀孕的女子在捡拾。走过去细瞧,问他们这是什么树。他们说是杏树,还硬让我品尝一下杏果。我拿了一只,是青杏。前几天尝过,有酸有甜。熟透的话,就很甜了。但这孕妇也许正合口味。
他们捧了不少青杏。很有收获呀。
晚上八点,余秋雨夫妇坐指挥部的面包车从莎车返回。在地委干部住宅下车,我与陈忠等迎候,握手。余秋雨随和、亲切,没有大师架子,直呼我“师林”,我陪同到了陈总家。陈总尚未赶到,我们先聊天,也聊到了我们共同的朋友。后来余秋雨为一大叠书签名,我随口让他为我儿子签名,他一口应承,让我写下名字,是在我拿来的他的著作上。他给我的题词是:“师林兄雅正”。很谦逊。陈总到后,大家吃饭一聊。我坐余秋雨对面。他善谈,又随性,其间也说几句幽默话。说话有一种气场,照顾主要人员的情绪。场面轻松,又有文化氛围。他谈了喀什文化,从自然景观谈起,重点概述它的雄伟;还有旅游线路的选择,等等,颇有见地。还当即与凤凰卫视总裁通电,为援疆事情做些安排。他有激情,又温文尔雅,是一个可亲近之人。大师风范有时就在平易近人和言谈举止中显现。不仗势,不跋扈,更不横眉冷对天下。他说自己是余姚人。我想江南大才子应该是这样的风格。马兰也很爽气,活泼。与余秋雨很亲密,没有矫揉造作。她叫余秋雨一声:“兄弟,这事三年干不完。”让我感觉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亲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