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举手敲响了蔡指导的门
1994年11月16日,在法国尼姆举行的第3届世界杯男子团体赛上,刘国梁第一个上场迎战卡尔松。一上场,刘国梁就牢牢抓住对方的弱点,利用多变的发球抢攻和侧身抢攻,先发制人,以秋风扫落叶之势2∶0为中国队开了好头。接下来在第四盘,刘国梁又与佩尔森对垒。决胜局,刘国梁在8∶11落后的劣势下,临危不惧,抓住战机,连得六分,最终为中国队卫冕画下完美的句号。他以七胜一负的出色表现被大会评为最佳运动员。
尽管此时的刘国梁已让教练和队友刮目相看,但他未有丝毫松懈。他在用更高的目标激励自己,以更加刻苦与勤奋的状态等待着打翻身仗的日子——第43届世乒赛。在这样的翘首期盼中,自己却被决策班子忍痛割爱了,他能经得住这个打击吗?如果想不通会不会又重蹈第42届世乒赛的覆辙呢?刘国梁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看见尹指导进来时的表情就已感到不妙。尹指导开口了:“国梁,蔡指导让我跟你打个招呼,这次决赛出于全盘考虑,你就不上了,小辉也不上了!”
尹霄还没说完,就看见刘国梁脸上现出了失望和不解的神色。刘国梁迫不及待地说:“为了打这场球,我整整准备了四年!从我和孔令辉刚调到一队不久,蔡指导就说:‘中国队翻身仗就指望你们了!’这句话给我们多大动力啊,我一天也没忘记过!相信小辉也没忘记过!”言外之意很清楚,我们能冲锋陷阵了,却不用我们了,这是为什么?
尹霄当然清楚,孔令辉由于打法原因不会反应这么强烈。而国梁却早已认为自己是打瑞典的重要人选。尹霄此时心里也很为国梁惋惜和遗憾,但他必须掩饰自己的心情,帮刘国梁走出落选的阴影。他开导说:“决策班子也是反复讨论斟酌,很慎重。不用我说你也明白,这仗必须打赢!这是全局利益,任何个人都得服从大局,服从集体。你很年轻,今后还会有机会。现在要调整好心态,准备好单项比赛。你应该是真正的强者。”
“是强者为什么不让我打团体?”刘国梁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知道尹指导心里并不比自己轻松。再说“决策班子”人多着哪,还有徐主任、李局长两位领导,还有一些老教练,还有男队教练班子,尹指导就是想让我上他也扭转不了大局……
刘国梁是太想打这场球了,而且可以说他从没想过跟瑞典决赛会落下自己。除去马文革、王涛这两员大将,剩下的队员最多能和瑞典人打成平手,而自己跟瑞典队的战绩是全胜,老瓦、佩尔森、卡尔松全赢过,不管从哪个方面说也该让我上!再说我想上也不全是为自己考虑,咱们打瑞典还不占上风,去拼他们,用我胜率高一些!刘国梁想到这里实在憋不住了,忍不住就朝尹指导嘟囔了一句:“说我跟小辉都不上,这不是安慰我吗?小辉本来就肯定不上,他打瑞典人一局都没赢过!”说到这里国梁也觉得牢骚有点发过了,扯人家小辉干什么?随即他极力用平静的语态问道:“这是什么时间决定的?”“昨天晚上。”
刘国梁又来火了:“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他在尹指导面前就像孩子对父亲,不高兴时会耍脾气,尹指导也不会怪罪与计较。“上丁松更有利啊!”尹指导说这句话自己的底气也不甚足。“别人都跟瑞典人输过球,而我在半年前打世界杯团体赛,决赛中一人拿回两分。我已经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总不相信我也不行啊!”尹指导为了让他死心,就说:“待会儿全队开会就宣布了。”不料刘国梁站起来就冲出了门。尹霄追到门口,见国梁匆匆向616房间走去。他知道国梁是去找蔡指导了。他已来不及阻止,后来一想,去说说也好,蔡指导跟他说透了,他就会想通。
刘国梁跑到蔡指导门前,犹豫了一下,他内心深处还是挺怕蔡指导,尽管他也知道蔡指导挺喜欢自己,重视自己,有时还有点欣赏自己。说不说呢?他知道蔡指导从开赛以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半夜醒来还要看技术录像。蔡指导太累了。不说吧,又不甘心。说!怕什么?又不是干坏事。蔡指导不是一再强调叫我打球有“突击”精神吗?我“突击”一下也说不定能让他们重新考虑,也许能柳暗花明呢!对!“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一想起容国团那句豪迈的名言,他心里顿生勇气,就举手敲响了蔡指导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