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压箱土布”牵出情串串
翁杨
  翁杨

  想不到50年前的土布,剪贴成一幅土布贴画能获得大奖!2015年7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给金山吕巷展示的一幅土布贴画颁发了“最长土布贴画”证书。这幅长107.26米,宽0.6米,有“春韵、夏味、秋实、冬悦”四个篇章的土布贴画展示了一年四季水果飘香,吕巷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吕巷农妇用灵巧双手织出的土布变成美丽的画卷,沉睡农家箱底的“老布”被挖掘、唤醒。绿色环保,回归自然的原生态产品以更好的传承得以延续。古朴典雅的“吕巷土布纺织技艺”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吕巷人传承了黄道婆先进的纺织工艺,掌握了棉纺织生产的先进生产工艺流程:棉花轧籽、弹花、纺纱、浆纱、织布。“吕巷棉花吐絮畅、纤维长、品级高”,“吕巷老布密度高、花色多、色泽好”。明末,“朝拾园中花,暮作机上纱。妇织不停手,姑纺不停车”已是当时的生动写照。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吕巷家家户户种棉花,姑娘妇女纺织忙。“招女婿看田里营生,寻媳妇看织布花样。”这是结亲嫁娶挑选的标准。每个姑娘出嫁都有两个大箱子做陪嫁。里面装有一摞摞五彩斑斓的土布,以及用土布做的衣服、裤子、鞋子。吕巷土布以棉花质地好,制造技艺精湛,构图淳朴秀美,民族特色鲜明,古朴华美而知名。今年的中秋佳节,在四季瓜果飘香的吕巷水果公园内,只见一座造型别致的“土布馆”特别显眼。上下两层楼的各类土布作品展览令人眼花缭乱、耳目一新。传统纺织工艺的历史活标本——吕巷土布在箱底沉睡四五十年后重新展现其生命活力。32幅各个历史时期的汉服选用几百种花色的“压箱土布”剪贴,精粹汇聚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衣着内涵。

  土布贴画,土布剪贴瓷盘画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青睐。双休日报名前来“土布馆”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还真不少。看着“织布娘”一把木梭在双手中飞快地来回传递,双脚如踏琴板,“哐当、哐当”,彩线一点点缩短,土布一寸寸延长。想起了小时候外婆用粮票换来的土布被单;想起了当知青的第一天,房东大婶送给我的第一条土布方格头巾;想起了年近古稀的“老克拉”小学老师,出生上海市中心的他,每天弹钢琴,喝咖啡,床上用品却坚持用土布系列,广告词是:土布,柔软舒适、冬暖夏凉、透气防疹、亲肤力强。

  吕巷老裁缝顾一忠12岁跟着父亲学裁缝,60年代开始一直在乡村为村民制作土布衣服。如今,他着手创新土布的衍生产品,挖掘、收集村民们的“压箱土布”,把它们制作成旗袍、长褂等各种服饰,各种手袋、电脑包、香囊、书包、卡通包等时尚用品。顾师傅创新制作的猫头鹰土布卡通包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上海市区的小朋友都纷纷前来购买。

  一架缝纫机旁摆放着一匹蓝白浇花布,那是顾一忠母亲的嫁妆。100多年前由外婆亲手织成的土布成了顾师傅的“宝贝”。蓝白浇花布上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花纹中“龙门”清晰醒目,布料细腻平实,色泽光亮。顾师傅说,不久前,两位老外参观时要求用这块布做两只电脑包,他们愿出四位数的价格购买收藏……

  “压箱土布”是昔日农民女儿的嫁妆,正如一首诗中描述的“经经纬纬你是那样纤细,匹匹段段你是那样亮丽,奶奶在纺车上转出了你,妈妈在布机上织出了你,姑娘的嫁妆少不了你,日常穿戴离不开你,想起家乡就想起你。”土布牵出的是对母亲的感恩情,对家乡的思念情,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恋旧情。如今这项民间习俗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积淀,一种文化遗产,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实用性。

  2017年的教师节,正巧遇到一群来自金山的扎着红头绳麻花辫,身穿兰花花土布镶边旗袍的小姑娘,她们喜笑颜开地正准备上台为老师们表演节目。哦,有热爱家乡的少年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何愁后继乏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科创上海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 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 /新民健康
“压箱土布”牵出情串串
退休了住哪儿?
生命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致姜寿民
书法
美国版夜光杯A17“压箱土布”牵出情串串 2018-01-08 2 2018年01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