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赵彦晖
  赵彦晖

  小时候,我在部队大院长大。上学时,我迷上了广播剧《刑警803》。从此,那用一腔热血、一片柔情编织出的橄榄色歌曲就成了我魂牵梦绕的向往。那时我常想,如果可以穿上警服成为一名刑警,生命的意义怕是能够得以实现了。

  大学毕业后,正值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对应届、历届大学毕业招生的第二年。至今,我仍能清晰地记得自己在《新民晚报》上看到招警信息后,如获至宝般捧起报纸,郑重其事地告诉父母“我要当警察”时雀跃的模样。

  警校里,每到夜晚熄灯后,我总爱和同学们躺在床上畅想未来。

  工作后,我做过治安警,独自一人抓获了全市首例盗车内物现行犯;我做过社区警,解决了15年未解决的古北荣华东道道路属性问题,创刊了《古北生活》“虹桥小女警”板块;我转战打击经济犯罪第一线,成为了一名被称为“白领警察”的经侦民警,参与破获了数十起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

  那时,警队就是我的家。它带给我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我回赠这身警服汗水无数。然而就在我逐步实现着我的公安梦想时,命运却跟我开起了玩笑,我迎来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我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那是种比白血病概率还低很多的血液病。如同知秋的落叶,我滑向了无尽的深渊。我疯狂地上网查阅医学资料,微乎其微的生存概率犹如当头一记闷棍。

  抽完骨髓那天,一向坚强的爱人也哭了。我不得不暂别心爱的警服,回家休养。就像每一个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人都会禁不住回忆过往、遐想未来。曾经我常常抱怨,怎么总要出差,怎么有办不完的案件,做不完的笔录。然而当我暂别集体,卧病在床,却感到生活度日如年。水滴融入海洋才永不枯竭。离开集体,脱下警服,我感到生活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曾经期盼闲暇,如今只剩闲暇;曾经渴望安逸,如今只剩安逸。同事们常常来家探望我,给我带来一些工作上的消息,比如近来队里又抓获了一名逃犯,我所在的探组又破获了一起特大诈骗案。在为战友们送上祝福的同时,我也总能听到自己内心深处不甘的声音。生活同我开了个玩笑,我为何不可还以一记重拳!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我要重返警队!

  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反对,我毅然决然重新投入到热爱的公安工作。当我重新穿上警服,恍然间体会到了重生的感觉。警队才是我的家,那有我亲爱的兄弟姐妹。虽然无法重返一线、冲锋在前,但每天在集体中工作、生活,充实感已完完全全覆盖了我对疾病本身的关注。

  在领导和同事的照顾下,我被调到了内勤岗位,可以边接受治疗,边开展工作。平静审视新的岗位,虽不如一线侦查岗位那样令人兴奋,但我也将其视为新的挑战,准备迎接新的机遇。面对经济犯罪高发、多发,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众多隐患的形势,我带头组建成立了虹口经侦义务宣讲队。“王家伯伯,这个礼拜天晚上电台里有档宣传节目,是我们支队民警参加的访谈。我把时间、频道写给您,您可以和家人一起听听,怎么样?”“好呀好呀!赵警官,我们肯定准时收听的!上次我们听侬讲了以后都记得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要保住家里这点老底,还是应该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去买理财产品。对了,这次还有啥案例可以讲给我听听口伐?”

  每当我身穿警服,和宣讲队员行走在虹口的大街小巷时,我都会想起这句多少次浅吟低唱的歌“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我的身体正在一天天好转,相信有一天,我会重返我的白云天,续写我未完待续的公安梦。

  十日谈

  经侦警察风采录

  责编:杨晓晖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凡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科创上海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 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 /新民健康
“压箱土布”牵出情串串
退休了住哪儿?
生命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致姜寿民
书法
美国版夜光杯A17生命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2018-01-08 2 2018年01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