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拉一板车砂浆去上学
农村在教育资源上,真的是先天不足,你是想象不出来的,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的。我小学只学过语文、数学,直到初中才有地理、历史等课程,但老师从来没讲过课,学校也没有能教课的老师,只把课本发给你自己看。
当年镇上新建的初中叫来龙二中,我们是二中的第一届学生,原本已经有一所初中了。二中刚建的时候没有老师,老师也不是公派的,也是镇上出钱,把当年没上大学的有意愿当老师的高三毕业生培训一下就上岗了,就变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老师。
因为我们学校是建在一片桑园里的,所以学校要求每个来报到的学生必须砍掉30棵桑树,录取通知书上就写得清清楚楚。第一次交学费的时候还必须拉一板车砂浆去。
那时候,农村大量开始盖瓦房,很多人挖砂浆盖房子,所以砂浆一下变成稀缺之物,能挖的砂浆都被挖光了。为了交那一车砂浆,我小学五年级毕业之后的暑假就开始挖砂浆,除了钓鱼、摸虾之外就是挖砂浆,挖了很长时间,有我一人高,然后跟同学拉着到学校里报到。
我们小学班里面有60个学生(赶上20世纪70年代生育高峰期),我们长安村只分得5个升学名额。这比今天的高考录取率还低呢。我们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过60分了,按道理都应该上初中。但最后从高到低排名,前5名才上初中,后面考多少分也上不了。入学与不入学,三四年之后就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了。考初中这一件事情,就把另外55个孩子推上了跟他们父母一样的道路。因为上不了初中,就注定了要回去种地,又变成农民了。等到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很多人开始出去打工了。好点的出去开拖拉机,最好的开工程车拉土。
回老家的时候,我有时想跟以前的同学聊聊天,结果很多同学故意装看不到我,他们不是讨厌我,而是有一种自卑感。
大概2001年的时候,我还不到30岁,回老家遇到一个小学同学,我小时候跟他是最好的朋友,天天一块儿上下学,他家就在我外婆家旁边,我们每天都在一起。我看到他和他打招呼。他说啊,嗯。然后就走了。那时候看他,老得像40多岁,完全是和他父母一样的老农民了。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16岁就结婚,娶了一个14岁的老婆,之后生了5个孩子,家里穷得是一塌糊涂。小升初考试的时候,他本来能考前5名的,结果发挥失常了,考了第七还是第八名。就差这么一点,我们就变成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了。
现在的京东,从高管到员工,大部分人都来自普通家庭,甚至是贫民家庭,可以说70%的员工都来自农村。因为苏北真的很穷,所以我从这个地方出来之后,觉得作为底层人民来说,其实贫穷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缺乏均等的机会,他们需要的是公平。
为什么自创业始我就一直强调“机会均等就是公平”?我追求的、我意识中的公平,就是给我一次均等的机会,我就得到公平的对待了。
我招聘员工,并不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公司从来也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我也没有给员工下过这样的指令。我只是觉得,对一家公司来说,应该让员工都有公平的机会。在京东,比如在北京工作满5年的配送员,我可以说绝大部分都能够在他的老家县城里买套房,能让他的父母带着他的孩子在城里上学,这是我觉得最了不起的一点,因为公司给他提供这种机会,只要好好干,努力肯吃苦,别让客户投诉,收获客户好评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待遇,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没办法,我们都是从小苦过来的,不能怕苦,怕苦就没有资格得到这种机会。
我们北京的配送员平均月收入到手6000多元,足额、全额的五险一金给你缴纳,我不是按照最低标准缴纳,拿8000块钱就按照8000的标准缴纳五险一金,一年公司在这块儿要多花几十亿元。干5年,到老家买房,让孩子接受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一点儿问题没有。因为我相信,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因为当初没有得到这种公平的机会,所以才没有上大学。我希望能给他们一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