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1997年,学校将国家级非遗项目安塞腰鼓引入校园,如今,“颛小鼓娃”多次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要演出活动,成了该校的明星团队,颛小也成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腰鼓艺术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为一体,孩子们在打腰鼓的过程中既愉悦了身心,又强健了体魄。”颛桥中心小学校长唐为民介绍,经过20多年课程研发,颛小打造了集鼓娃教材、鼓娃网站、鼓娃博物馆、鼓韵苑、校史陈列馆、鼓娃画廊、鼓娃俱乐部等为一体的浸润式教育活动。
“知难而上的猛劲、百折不退的韧劲、张扬个性的能劲,是我们腰鼓队员的‘三劲’。”五(6)班学生季欣怡自豪地告诉记者。男孩曾威诚三年级时被鼓娃课程吸引,报名加入了腰鼓队。当时,瘦弱的他经常生病。但是,为了能成为一名合格小鼓娃,每天早晨,他都坚持来到操场长跑、踢腿、大缠腰……随着鼓艺的日益精湛,曾威诚的身体越来越棒,更被同学推选为小队长。在他的带动下,班级里的其他小鼓娃们的技艺也进步显著。
除了小鼓娃,在颛小,民乐队的小乐手们也演绎出另一番精彩。颛小民乐团乐器声部涵盖管乐、弦乐、弹拨乐、打击乐等20多种乐器,共有近200名学生,组成了两支梯队,并请来上海民族乐团首席唢呐演奏家胡晨韵等一批乐团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指导。“这样的教育活动可能无法确切评估取得了多少直接效果,但坚持下去一定会在儿童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民族烙印,唤起真切的民族情感。”唐为民说。
本报记者 陆梓华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姜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