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金买邻
宋仲琤
  宋仲琤

  因了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乐师董庭兰一举成名,且名垂千古,董先生借梯登高,“梯子”是高适。

  这是借朋友出名的,也有借邻居出名的。

  譬如,借了杜甫这架梯子、傍了大腕,名不见经传的川妹子、杜老夫子的芳邻黄四娘万古流芳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家喻户晓,连垂髫小儿也耳熟能详。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春暖花开时,他在锦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一组七绝诗《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是其中的第五首。

  无独有偶,唐代李延寿著《南史·吕僧珍传》载:南朝宋人季雅被贬为南康(今江西赣县)郡守后,买下了当时辅国将军吕僧珍隔壁的一处宅院。吕僧珍问房价多少,季雅回答:“一千一百万钱。”吕认为太贵,季辩解道:“我是用一百万钱买房子,而用一千万钱买邻居啊!”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千万买邻”典故,如果说,黄四娘是无意的,季雅可是有意“择邻处”。

  然而,“择邻处”的典型是大名鼎鼎的孟轲的母亲——孟母。

  亚圣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丈夫墓地附近,自己教育儿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悲泣哀号,亚圣孟轲跟着学。孟母见了,忧心忡忡地想:这不是个理想的居住地。因此,便把家搬到了集市边上。孟轲因此跟着小贩们学市井吆喝、讨价还价,不亦乐乎。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地方也不宜居。于是,再次搬家。这次,她搬到了学堂隔壁。孟轲跟着文人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且向母亲要求上学读书,孟母由衷地说:“这才是理想的居所。”这就是《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由此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邻居是多么的重要。若说虎母,孟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虎母。

  人际如此,国际又何尝不是呢?美国和加拿大边界连围栏都没有,两国却相安无事,一派祥和。美国和墨西哥之间虽然有高墙、铁丝网,但仍然阻挡不了墨西哥人前赴后继地非法往美国,搅得总统特朗普先生头疼不已、伤透脑筋。惨的是,又没法像孟母和季雅先生那样“择邻处”——他搬不走啊。懊恼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浙东农村
缘,原来是圆的
千金买邻
大兴安岭的绿
炒冷书
我的岱山我的庭院
美国版夜光杯A17千金买邻 2018-07-30 2 2018年07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