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岛上的天仿佛更蓝,像是能挤出一滴滴蓝靛似的。空气也格外清新,好想灌注一大瓶送给远方的朋友。黄浊的海水宛若与大江大河流淌下来的泥水揽和得累了,有那么几天会呈现一大片蓝蓝的波澜。变化最大的是,太阳热辣辣起来,海风开始像冬天呵出的气,有点热乎乎,还带点咸腻腻。正值伏季休渔,菜场上少见鲜活的海产品,却也一摊摊的摆放着,冰冻的、礁岩上采拾的、养殖的鱼虾和贝类,还有丰富多彩的干品。在岛上,怎会没有海产品?
这样的情景里,日子还是依旧,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像波浪那般,潮起潮落,却总是轻轻地舔吻海塘和礁岩。
双休日,驾车去环岛一圈,倒是有一种欣欣然的感觉在心里轻漾。
静默的渔港充满了一种喜悦。喜悦来自一排又一排的渔船泊满了港湾,渔港就喜欢渔船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怀抱。一艘艘的渔船昂着高高的尖头,在桅杆上红旗的猎猎声中,安稳地栖息。这样壮观的情状,就令我停足港边,像渔港般充盈了一种愉悦,却更有一种披风斩浪的激情在心底涌动。
号称华东第一滩的鹿栏晴沙,如一幅三千多米的长卷,洋洋洒洒地布排海边。空旷的沙滩,沙滩上的露营帐篷,既让人心旷神怡,又给人一种安闲的情致。恢宏的海坛就在沙滩的一侧。“北有天坛地坛,南有岱山海坛”,这是我的一个评语。祭海,谢洋大典,就在海坛上年年演绎,渔民们的心怀在那里紧紧相系。敬畏大海,感恩海洋。站在坛顶平台上,这样的情怀油然在心里冒了上来,令人感动。
几座海岬若手爪似的伸向海中,粗壮,富有光彩。沿着木步道,聆听连绵的涛声,观赏多彩的礁石,细看击岩的波涛,瞭望不尽的大海,海的情韵就在海岬间一一展露出来。走走停停,时而激情豪长,时而闲庭信步。倘若有那么点烦躁,走一周海岬公园,心里便清明一片。
当我漫步在东沙古渔镇里,沉淀在街巷间的咸腥气息拂面而来,古朴的渔镇在石板路的延伸下凸显出来。一盏盏的红灯笼挂在陈旧的屋檐下,一家家商铺渐渐显现昔日的辉煌。海棠糕、冻药花这些小时候的味道,又让我撩起一缕缕的记忆。夏日人头攒动的游客,有没有我的这番体验?
自然,我还浸注于庭院之中。
除草,剪枝,追肥,这些平日里没时间做的活,全在双休日完成。做完了这些,我便美美地赏花品果。
李子红透了,人生果黄熟了,青苹果鼓张着光洁的脸蛋,猕猴桃一串串的挂在秋千架上,长寿果酝酿着淡红的期盼……,全是原生态的,果实累累,琳琅满目。就摘几颗李子、苹果、人生果,品一品,嘴里洋溢的是收获的喜悦。那形若唢呐的黄蝉、深红的沙漠玫瑰、缤纷盛放的月季花、池缸里的莲花、开不败似的非洲菊和百日菊,一一绽放绚丽的色彩,花枝招展,赏心怡目,心里早已融合在花的世界里。
夜晚下,热嘟嘟的气息已在凉快的海风吹拂下渐渐地消隐。海塘上的观海平台上已是人群熙攘,观夜海的,谈天地的,唱歌的,跳舞的,席地而坐打扑克的,孩子们骑着小滑车玩耍的,一片热闹。此时,就想与好友一起坐在自家庭院里,或者夜排档中,海风吹吹,小酒醉醉,海阔天空般地侃聊,浸沉在夏夜的凉爽里。
十日谈
岛上的日子
责编:杨晓晖
养殖塘也是一座城镇,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