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本市将加快推进浦东足球场、徐家汇体育公园和市民体育公园等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市民健身中心,升级改造益智健身苑点,推广“共享社区公共运动场”模式,使得市民在运动健身中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此外,近年来,本市在黄浦江两岸贯通开放过程中同步建设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等体育健身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拓展滨江公共活动空间,方便市民健身休闲。未来,在浦东、杨浦、虹口、黄浦、徐汇五区逐步完善滨江配套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滨江体育健身设施。
今年,市体育局与市绿化市容局共同制定《上海市公园绿地市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导则》,通过体绿结合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在公园、绿地、林带等处建设各类体育健身设施。未来还将在厂房、仓库、广场、空地、楼宇、商业建筑中多多布局体育健身设施,利用沿江、沿河、沿湖等区域建设体育健身设施。
依托互联网创新管理的全新思维,上海市体育局正与腾讯联手合作,采用“体育+互联网”的管理新模式,建立“共享公共运动场”平台,整合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实现对运动场的智能化管理,深度连接运动场馆与运动用户,提升公共运动场服务于民的效率,提升市民的运动体验。
全民参赛,全民办赛,针对目前不同项目比赛在赛事质量和参赛规模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海未来还将持续完善社会化办赛机制,推动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多主体参与和多元化治理,着力提升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办赛能力,进一步增强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随着市民参与全民健身热情的不断高涨,市民科学健身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养、实施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开展健身技能培训和体质测定等方式,正多渠道宣传推广体育健身知识和理念,引导市民科学健身,逐步提升市民的健身素养。”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