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朋友圈变“菜市场”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张君,交友广泛,常有亲戚朋友出国,她往往可以通过口口相传或微博微信朋友圈等途径,在第一时间得到此类消息,然后迅速联络,提出代购请求。
她手上拿的一台最新款苹果手机,就是去年底委托在美国留学的表哥带回上海的。而前不久,张君又让在韩国作交换生的高中同学邮寄回来了一款最近很流行的猪皮面膜。她认为,自己这样操作是非常经济的做法,既能保证买到商品的真实性,又可以节约不少钱。
既然有这么多人脉资源,她自己为什么不去做一个代购卖家呢?张君回答说:“一来,我平时不缺零花钱,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做生意,那样太伤神;二来,我也没兴趣天天刷屏,把好好的朋友圈变成一个‘菜市场’;三来,如果是朋友要求帮忙,我会帮,但是如果专业做代购了,就意味着要叫亲友‘背’回来更多东西,太麻烦别人,心里过意不去。”
“小白兔”见好评就下单
与同学张君不同,刘星属于“小白兔”型的代购买家。
她最近想买日本某品牌的隐形眼镜药水,由于没有同学从海外帮忙带货,只能求助网络。在刷微博时看到,有商家发布了相关的代购信息,她就直接跑去下单了。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会买到假货”时,小星同学睁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说:“我看到微博之后去淘宝网上面搜了,结果看到无数的好评,就直接问商家有没有现货,人家说没有,并且请我耐心等待两个礼拜,我就更加相信这是真货了。”
结果,小星同学那一次确实淘到了真货,但她鉴别商品真伪的方式实在有些草率,难保下一次的运气还会这么好。
被同学“坑”后远离代购
复旦大学的小杰颇为气愤地分享了他的惨痛经历。“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个高中同学正在做某运动品牌的代购,自己当时正好打算买一双。看到价格比店里面便宜了几百块,而且广告宣传说‘保证正品’,只是稍有瑕疵,我就买了。”
结果,鞋子送到手中,他打开包装盒一看,大失所望。“鞋子和图片上的相比,有明显色差,还有线头没剪干净,最关键的是有异味。哪里是正品?”小杰继续说,“很想退货,可是,因为发货的不是我那个同学,不能退给他。再加上顾及到同学感情,想想也就算了。”于是,那双鞋子就此束之高阁。
“代购真的要谨慎。”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代购之后,小杰再也不考虑这种购物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