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未名园/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艾蒿香里忆端午
吴长海
  端阳,照旧下了一场雨,城市里簇拥着的孤单楼宇,皱了一下眉头,角隅里的泥土,闭着眼感受雨水浸湿了皮肤,过了好久,才恍然忆起一道绿豆色的河水,以及那伴随着急促鼓点的龙舟,在驭水飞驰着……

  “端五不插艾,死了变个老鳖盖。”远离家乡很多年了,每年端午节来临,我都会想起家乡这句有趣的俗语。我的家乡地处中原,常年干旱,不适宜种植水稻,乡民以面食为主,过端午节没有包粽子的习俗。记忆中,有钱的人家才去集市上买二斤猪肉和几个粽子,过个肥节。家乡缺水,自然没有锣鼓喧天的龙舟赛事。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江南的精彩,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进入农历五月,乡邻渐趋繁忙,大麦摇头,小麦泛黄,都等着收割上场。端午节的前两天,很多乡邻就在地里忙乎了。劳作的空当,就互相询问着,端午艾准备好了吗?如果谁要回答“我都忘记这回事了”,肯定要被打趣:想下辈子变鳖吧。打趣过后,友好地告知,谁家谁家艾蒿买得多,去分几棵回来。早些年,端午艾不用买。村西头有座“娘娘坟”,据说那里很久以前埋过一个进过皇宫当过“娘娘”的女子。不知是不是沾了“娘娘”的光,附近的一块荒地,杂草茂盛,其中就有成片成片的艾蒿。叶子绿葱葱又泛着点白光,很喜人,足够全村人家插屋檐用。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要用碎布头给孙儿缝个香包。香包里面包着的就是剪碎了的干艾叶,芳香无比。勤快的老人,还要扎几个艾蒿笤帚,用来敲打床角旮旯,边打边说“一年一个端午节,艾蒿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床头歇”。后来村里挖水塘,把盛产艾蒿的荒地占用了。再过端午节时,村民就需要去集市上买艾蒿了。记得维持多年的价格是一毛钱两棵,两毛钱五棵。我读小学三年级后,母亲就把买艾蒿的任务交给了我。有一回,我绕远路上学,发现邻村有块艾蒿地。为了省下两角钱买本心仪已久的小人书,我平生第一次有了做贼的冲动。 

  那天放晚学后,我瞅瞅四周无人,溜进邻村的艾蒿地,割了六棵,还连泥带根地挖了两棵。然后猫着腰,沿着干涸的水渠往家狂奔,还好,一路都没撞见熟人。怕严厉的父母看出眉目,我没有把艾蒿带回家,而是埋在屋后的菜地里。埋完后,我就吹着口哨回家了,心中有着不小的得意呢。第二天,母亲让我赶集去买艾蒿,我跑出去玩了一阵后,把菜地里的艾蒿取回来,插在屋檐下。并骗母亲说,我熟识卖艾的,讨要了两棵活艾。从此,那两棵活艾就名正言顺地落户我家菜地,来年端午节时已胤成一大片。我家屋檐、猪圈都插遍,还用不完,送了邻居,换了人情。 

  读初三那年,我心血来潮,割了几把艾蒿,去集市上卖了几块钱哩。回来时买了只卤鸡,啃鸡翅膀时,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手没洗净,总感觉有股艾蒿味。 

  吴长海(江苏江阴市南华中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6版:百宝箱/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心灵屋
   第08版:毕业秀/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职前事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抢鲜看
   第12版:穷游家/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畅聊吧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艾蒿香里忆端午
香粽情
端午被遗忘的那抹绿
大学生版未名园/大学城14艾蒿香里忆端午 2014-06-11 2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