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刚刚走出课堂、走进病房的实习医生们而言,夜班大概是最大的考验了。与白日不同,夜晚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面对呼啸的救护车送来的急诊病人,面对病情突然恶化的重症患者,要做的事情似乎很多——量血压、测血糖、盯监护、换药,一遍又一遍安慰紧张的病人,实习医生要通过“话疗”为“一班”挡去一切并不棘手的问题;但能做的事又似乎很少——无权独立开医嘱,不知如何应对病人千奇百怪的主诉,事无巨细皆须汇报上级医生……
面对生理和心理上的困倦与疲惫,夜班时,实习医生们需要克服和学习的东西有太多太多。此时“夜无殊”(夜晚没有不适主诉)这三个字,成了对他们最由衷而体恤的祝福。
多半落空的企盼
这天,08级临床五年制专业秦宁馨在内分泌科值夜班,白天的病房里就是各种忙碌,到了傍晚5点多,又来了一位50多岁的男病患,入院诊断为高血糖。她照惯例为病人进行了入院常规体检:病人的脉搏微弱,而血压更是低得无法测出!经过上级医生检查,病人有心衰迹象,要马上对他行心电监测。晚上8点,经过秦宁馨的悉心照料,病人的情况终于稳定了些。她在心中长嘘一口气,隐约觉得今天还是可能“夜无殊”的,忙碌了一天太希望能休息下了。
可是一个多小时后,病人情况又急转直下,在实施了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措施后,病人的生命体征仍然没有稳定。秦宁馨一边跟随上级医生进行着紧张的抢救行动,一边紧紧盯着监护仪,期待着奇迹的发生。凌晨1点多,监测仪上病患的心跳慢慢变成了一条直线。尽管抢救成功的可能已十分渺茫,但看到痛苦万分的家属眼里存留的一丝希望,看到依然不肯放弃忙碌着的医护,她也仍然继续做着心外按压。一次,两次,三次……刘海早已被汗水打湿黏在了额头上,而手已经酸得没有了知觉。
抢救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多,可惜大家的努力并没能改变残酷的现实,病人还是走了。这一夜,秦宁馨身上的白大褂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走出病房,顾不上休息,也顾不上感慨生命的脆弱,她还要尽快补上病史记录。清晨5点,熟悉的闹铃声响起,又到了给所有病人测血糖的时间,趴在桌上睡了不过一个小时,秦宁馨带着不眠夜后的疲乏,又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实习是工作也是学习,不论是跟着带教医生争分夺秒抢救病人还是学着观察病情、换药、写病历这些所谓的小事,实习医生们珍惜每一次成长的机会。一边抱怨因被叫起的次数多而练出了六块腹肌,一边又似弹簧般地听到召唤挂上听诊器就走,绝不耽搁一分一秒,这就是心口不一的实习医生们。
无可奈何的委屈
07级临床八年制专业的陈翀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值夜班时的经历,那天病房里刚收了一名疑难病症患者,老师安排第二天进行病例讨论,刚进入实习阶段的陈翀非常希望能把握好这次机会。她巡视了病房,发现当晚并无重症病人,只需换几个药即可。可是第一位病人就向她发了难。原来,之前的一位实习医生在为这位病人换药时出现了失误,使得病人疼痛难忍,一晚上没睡好。病人一见到陈翀就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满:“你们这些实习医生怎么那么不仔细呢!我不要你换药了!”陈翀心里很委屈,可还是耐心地劝导病人,并再三保证一定会小心。谁料病人和家属都态度坚决,一定要求她找主治医生来。这样的情况去找主治不合流程,也显得自己能力不足,要强的陈翀足足开导了病人两个小时,眼泪在眼眶中转了又转,却始终没让它流下来。最后,在病友们和护士的一同劝导下,病人的态度终于有所松懈。等换完药,安顿好所有的病人,已过了深夜12点。陈翀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电脑前,不愉快必须抛开,还有第二天讨论时要用的文献需要检索。
某个寒冷的冬夜,轮到08级临床八年制专业董樑值班。凌晨3点,半梦半醒间他仿佛听到了一阵敲门声,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想到晚上查房时每位病人都情况稳定,会不会是自己做梦呢?可是,敲门声又继续响起。这下董樑有些清醒了,拉开被子迅速套上外衣,疾步来到病房,“医生,我睡不着。”董樑为这位病人检查了生命体征,没有发现任何异样,耐心地安慰了几句,便回到了办公室。4点,敲门声又响起了,董樑起来一看,还是那位失眠的病人。再次稍加安抚,他回到办公室时虽然极其疲惫,却已睡意全无。没想到,值班室的敲门声响起了,这回是那位病人隔壁床的病友向董樑投诉……“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病人无事生非?”董樑决定找病人推心置腹地交流了解下。第二天,交班后他特意去找这位病人谈心,发现病人其实是因为对病情不完全了解,家属又不常来探望,所以心有不安。董樑耐心地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第二天夜里,据说敲门声果然不再响起了。
病房也是课堂,但是和解答有着标准答案的试卷不同,面对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各式各样需求的病人,实习医生们除了学习医病,更要学习的是医人、医心。“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实习医生们在慢慢体会。
无能为力的痛楚
在普外科病房实习的08级临床五年制专业李政垚,每晚值班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往3号床的方向望一眼,虽然现在这张床上已然空空荡荡。3号床曾经住着一位患了晚期肿瘤的病人,癌症已经广泛腹腔种植转移,并伴有大量癌性腹水,严重影响到了呼吸。每个夜晚,病人都喘得很厉害,且疼痛难忍,有时不得不叫值班医生起来为他开安定等药物帮助入睡。因此,李政垚和其他实习医生们都很害怕值夜班时遇到这位病人发病。但是随着对病人的熟悉,李政垚也开始主动关心起这位病人的情况,每当夜里铃响,他都会立马起身,拿好药走到3号床前,医患之间的默契一天天在增强。
但就在李政垚入外科实习后的第二周的一个晚上,这位病人的病情却突然恶化了。一开始,病人还能轻声说话,到凌晨3点时,病人已经呼吸急促、无法开口了。整晚,李政垚都在忙着参与抢救,可是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在后来的很多个“夜无殊”的晚上,李政垚总会半夜惊醒,习惯性地看一眼3号床。他多希望这张床上的病人能再把他叫起来一次,多希望可以再为病人量一次血压、拉一次心电图啊!可是……
作为一名实习医生,能够为病人做的事太少太少,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们学着接受生命这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着更加坚强与理性。他们省下流泪的时间学习、积累,变得更强,但与此同时,他们珍藏着最初的这一份伤感与恻隐,当千帆过尽时,不麻木,不轻佻,犹记行医之初衷。
还有那些暖洋洋的夜
当然,实习医生的夜晚也不总是抢救一夜的辛苦,抑或是被患者、家属误解的委屈。在实习医生们的记忆里,总有一抹温暖的色彩。
暖洋洋的夜,在医生护士的体贴里:半夜里带教老师请吃的一顿烧烤,滋味是那么难忘,是饥肠辘辘时吃到美味的幸福,是师生一起谈笑时的快乐。
暖洋洋的夜,在和谐的医患关系里:病人的理解与配合,是对实习医生莫大的鼓励与动力;医生的贴心关怀与帮助,是给病人开的心理良药。
暖洋洋的夜,在患者一声真挚的道谢里,在自己的技术受到带教老师的肯定时。暖洋洋的夜里,流淌着正能量,灌溉着实习医生们心中那始终坚持的医学理想。
无论如何,实习医生们仍然热切盼望着“夜无殊”,不仅是为了能在忙碌而疲惫的实习生活中好好睡上一觉,更是希望患者的病情没有反复,家属也不用为之心焦。
惟愿夜夜皆无殊,平安至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