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看天下/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国考热”为啥降温?
刘润雨
  刘润雨(复旦大学)

  2015年度的公务员录取考试已经结束,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总数共140.9万,比去年少了11.5万人,创5年来最低。自从公务员公开招考十多年来,公务员一直都是待就业群体的最热门选择之一,今年的“国考热”为何稍显降温?

  门槛更高

  总体来看,2015年度公务员考试的招考要求与前几年并无太大差异,但招录机关对招考职位的描述更加具体,资格条件设置也更加详细。有的职位明确描述了工作地点、户籍政策、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等要求,避免考生盲目选择,有效地引导了报名。这一点变化在一些西部偏远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基于地理民情,有的招考岗位对考生的普通话和方言都有一定要求,这就大大提高了报考门槛。

  另外,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公务员的管理规范上面,中央大力强调“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对公务员的廉政、节俭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强化了对公务员的管理,也成了部分考生报考公务员时的一道“心理门槛”。其次,公务员报考对应届生的需求增多,即关于考试时间的限制,也让一些非应届生退出。

  最后,今年有关部门特别加强报名诚信机制建设,细化考生的诚信档案库,去除了一些纯粹“试试看”以及态度不端正的考生。河南省有一个大学生就因为填错了身份认证信息而没有通过资格认证,发现时已经过了报名时间,所以不能参加今年的国考。

  降幅不大

  除开报考门槛的限制因素,考生的主观心理动因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尽管今年的“国考热”稍有降温,但是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绝对数量依然较高,超过了140万。我国的公务员就业一直很火热,最近五年,每年的公务员报考人数都在百万以上。在现有体制下,大多数待就业人员(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对工作的要求比较高,不少人抱着“少做事、稳拿钱”的就业观念,把公务员看成是大学毕业的最佳选择之一。在和平稳定的年代,想要参与社会分配的人远多于想参与社会创造的人。

  从历史发展来看,从事与管理、行政相关的工作一直是“体面”“轻松”的象征。另外,公务员热也跟现下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当代高等教育的一个结果就是培养起了精英意识。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对自我定位较高,不太愿意从事技术性强的工作。人们一般将大学定义为“做文化的地方”,而将技校定义为“做体力劳动的地方”。比如前段时间“蓝翔挖掘机”广告在网络上饱受争议,很大程度上也出于这个原因。

  选择更多

  另一方面,各方待就业群体对公务员的评价各不相同。相比之下,一本院校的学生有更多就业选择,对工作的要求也更高。而公务员除了行政权力方面的福利之外,吸引大量高校毕业生的条件并不够多。公务员的工资来自国家财政拨发,很稳定,但平均水平不是很高,所以很多优秀毕业生并不热衷于考公务员。

  以复旦大学哲学系为例,其2010年毕业生的去向大致是:出国留学8%,金融领域28%,进入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只占4%左右。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务员在“985”和“211”高校并不是特别受欢迎。

  而二三本及一些专科院校的学生则比较倾向于直接就业或考研。以上海杉达学院为例,毕业生就业去向大多集中在金融行业,从2006年开始,进驻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虽然比一本高校高,却也一直没有突破过10%。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大力试水并卓有成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而且媒体对公务员的深入报道增加,使得人们对公务员的了解也更加全面。2015年度的公务员报考比例明显下跌,也正是以上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然而,今年“国考热”稍显降温,究竟是转向的开端,还是高峰段内的正常“波谷”,目前有待观望。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元化的就业观已被社会广泛接受。许多大学毕业生勇于探究自我,不随波逐流,而是选择去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发光发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心灵屋/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玩出味
   第12版:穷游家/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今年“国考热”为啥降温?
新闻速递
大学生版看天下/大学城02今年“国考热”为啥降温? 2014-12-10 2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