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大咖秀/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编剧黄亚洲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剧黄亚洲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几多风雨飘摇终不倒
郜阳
  郜阳(华东政法大学)

  大咖名片: 

  黄亚洲,男,诗人,影视剧作家,1949年8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70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诗集《无病呻吟》、《磕磕绊绊经纬线》、《父亲,父亲》、小说集《交叉口》、剧本集《老房子新房子》等文学专著九部,其中200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日出东方》获国家图书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其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之一。

  “你老了,祖国年轻了,用你的身躯,拉起强大的世界。”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片尾曲这样描写邓小平同志。2014年10月22日晚,华东政法大学800人报告厅,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编剧黄亚洲带我们一起走进了这位在风雨中坚守本真的老人,并和华政学子探讨了华政人的担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向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赠送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书,同时受聘担任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在创作之初,我们编剧都没想到这部剧能够顺利完成创作、拍摄并且能够在电视台上映。涉及‘文革’那段时间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同时在电视剧中首次出现了华国锋、陈云和胡耀邦等人物,这些都是先前不能触及的。”黄亚洲说,他想描绘的正是邓小平“从1933年到1977年,从三十而立到七十古来稀之年,三起三落,风云变幻,在政治浪潮中,在屈辱压迫中,在风雨飘摇中”发生的那些故事。 

  带着不确定性开始创作 

  2014年8月8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式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上映,“播出之后,可谓是毁誉参半,观众们支持赞扬和反对批评的声音同样热烈,成为一个话题的狂欢”,黄亚洲首先介绍了电视剧播出后的反响。赞成者主要是经历过邓小平时期的人们,他们感慨,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都靠邓小平,“没有邓小平,现在的中国不可能这么繁华”;而批评者则对电视剧中的不少历史细节提出了质疑,更有甚者,不仅针对这部历史巨作,还认为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现状和中国目前的体制亟待改革:目前我国两极分化大,贫富差距大。 

  “在中国的银幕上,出现过很多人物,有抗日英雄、解放战争的功臣等等,但就是没有一个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形象”,黄亚洲说,“我们编剧组就想,为什么不能将邓小平的形象搬上银幕”。 

  这是第三次有编剧组打算将邓小平的故事拍成电视剧,在前两次尝试先后流产后,这一次,黄亚组和他的剧组带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开始了创作和拍摄……“如果要把邓小平写出来,就要涉及很多邓小平的对立面,剧中有很多薄一波的戏份,而目前薄熙来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还适不适合播出;在当代政治敏感时期,有关部门会不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黄亚洲在讲座中这样说道。 

  被邓小平精神深深折服 

  被打成“走资派”,没有阅读文件的权利,也不能进行其他政治行动,连每天的行动都要保密,仿佛过着被监禁的生活。即使是得了前列腺炎,生命垂危,也不能转送到大医院去治疗。小平同志当时的生活,身边只有妻子和女儿的陪伴,剩下的除了鄙夷,就是唾弃。但是,他依旧坚忍,因为他心中还有着希望,在那些缺少温暖的日子里,若心中毫无对未来的希望,怎会有可以坚持下去的力量,在心中期冀着公理到来的那一天,想象着人们真正擦亮那不再被蒙蔽的双眼,才没有被生活打倒,没有放弃这个深深爱着的,已经付出了无数心血并将继续为之付出一切的祖国。 

  于是,72岁,再次复出。“这时他有两个选择,一个七旬老人,完全可以安度晚年,或者为党继续作贡献。在他面临之前这么多屈辱后,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去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他的政治精神和热情让我十分佩服。”编剧黄亚洲如是说,“邓小平很难啊!” 

  “当时的中国农民是最苦最贫穷的,很多被划分成地主成分的子女受到了强烈的压制。不能上大学,更不能入党。而邓小平是一个去过国外的人,他看到国家与外界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看到了我们国家的落后,那些为了生活不顾危险坚决逃港的人,他感觉很痛心。”黄亚洲说。邓小平同志明白这一点,他明白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善良与勤劳,也明白人民心理和生活上的痛苦,明白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他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主动请缨,请求主管科学和教育改革任务。

  改革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黄亚洲在讲座中用了大量时间向学生介绍了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的讨论会上扔出了六枚重磅炸弹,他提出关于薄一波等61人所谓叛徒集团一案必须平反、要让邓小平同志出来主持工作、彭德怀同志的骨灰要移放到八宝山公墓、天安门事件要得到党中央肯定等6件大事亟待处理。陈云的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六发炮弹震耳欲聋,原本计划3天、议题为农业和经济发展的中央工作会议最后居然讨论了50多天,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很好的准备工作,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工程。”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收获多数党内人士的支持与赞同。黄亚洲说道,正是这些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最高领导人地位,奠定了大刀阔斧地改革的基础。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会上的方针与政策决定了中国接下来几十年的发展走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一国两制”等等。当时的四川人这样评价:“毛泽东使我们解放,邓小平使我们富强。”其实这也是全国人民当时的感想。

  当代年轻人有家国情怀

  8月8日,中央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但是,在作品拍摄完成后,黄亚洲对这部电视剧能否播出还是很不确定,到8月1日,剧组还没有收到通过令,“不过好在有关部门还是比较开明的,在8月2日还是3日,我们收到了通过令,马上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谈到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黄亚洲将收看人群划分为四类:首先是经历过这段历史的40至50岁的中年人,他们很多人命运因为小平而改变;第二类是机关干部为执行政策而观看;第三类是企业白领,他们想要看一看政策是如何出台的;最后一类是知识界研究意识形态方面的学者。 

  不过,黄亚洲对那么多年轻人对这部电视剧感兴趣感到十分吃惊。“以前,我们总觉得年轻人对于那些压抑的历史缺乏兴趣,但现在看来,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有家国情怀了——他们关心祖国、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尽管基尼系数很大,尽管踩着被污染的土壤、喝着不干净的水,呼吸着不纯净的空气,但祖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关心、在乎这个国家的发展。”黄亚洲感慨道,这部电视剧收视率最高时可以超过2.5,而电视剧收视率超过1.2已属于热卖了,每天都有6000万观众在固定收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是剧组最初没有想到的。 

  “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是你打开家门,向未来跨越”。几十年风雨飘摇,历史转折中的小平坚持不倒。“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佩服邓小平的政治勇气;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而小平也塑造了历史,这两者相辅相成。同时历史告诉我们,看清脚印才能继续向前走。”讲座最后,黄亚洲在回答同学提问时如是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心灵屋/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玩出味
   第12版:穷游家/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几多风雨飘摇终不倒
大学生版大咖秀/大学城06几多风雨飘摇终不倒 2014-12-10 2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