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大学城/创业说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旗杯”助跑金融学子
沈怡筠
  沈怡筠(上海商学院)

  2014年第十届“花旗杯”金融创新应用大赛近日在上海财经大学落下帷幕。十年来,该赛事致力于推动中国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现已成为该领域在国内规模最大的标杆赛事,也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练兵机会。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南京大学Inmotion团队的“国债期货跨期套利交易系统”项目捧得今年大奖及一万美元奖金。 

  随着我国将信息化上升至国家战略,信息化应用最早、投入最多的金融领域已进入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花旗杯”金融创新应用大赛“以科技推动金融创新”为宗旨,鼓励IT、金融、经济、管理等大学生跨专业、跨学校组队参赛,鼓励学生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实践应用相结合。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兰娟教授表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信息支撑、数据驱动的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对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领域人才同筑梦想 

  “花旗杯”作为金融信息领域内的一项大型赛事,对于团队人员的要求之高不言而喻,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多支队伍中都吸纳了在金融、信息等各个领域的突出人才,同时也吸纳了从本科到博士各个学历的人才。 

  上海财经大学的31337团队,由闵敏、佘昀两位研究生负责管理,关键技术实现与架构,剩余绝大部分系统实现以及文档均由本科生完成。此次他们选择了“CRiUS智能风险控制系统”作为此次参赛的项目,当被问及为何想要做这个项目时,作为领队的闵敏同学表示:“因为市场的热点,近几年大赛的热点主要集中转向量化交易,事实上,我们团队很早就专注于这个领域,从最早Ouranos(财经大学之前的交易平台)到上届的Luamatic(上届项目名称)我们一直在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精进。但光大乌龙指事件后,许多风险不甚激进的金融机构开始有了多账户实时风控的需求,一些机构也愿意和我们合作进行基于类似CEP平台技术整合的研究。虽然这些在大洋彼岸的华尔街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但中国市场中应用前景非常宽广,毕竟我们市场尚未达到国外的阶段”。 

  从光大乌龙指之后,闵敏的31337团队便一直关注着“CRiUS智能风险控制系统”这个问题,“之前的实时风控的解决方案都是自己写的内存数据库在不停地刷,一套交易接口就需要重新写一套,功能局限整合性也差,添加指标非常不灵活。但交流下来发现我们做的已经属于‘业界良心’了,不加风控的系统比比皆是,所以就下决心做CRiUS。”正式成立项目之初,闵敏带领着他的团队进行了很多的市场调查和分析。 

  团队合并共助力 

  作为第十届“花旗杯”的总冠军,南京大学(参赛项目:国债期货跨期交易系统)的参赛队伍的组建并不像上海财经大学组建的那么轻松。由12位商学院的同学,8位软件学院的同学以及3位工程管理学院的同学组成的南京大学参赛队伍是由两个团队合并而成的,“最初,是软件学院的同学找到了我,问我有没有参加这个比赛的兴趣。”领队冯雪岩曾经在去年也有幸参加了“花旗杯”的比赛,如今,软件学院的同学再一次勾起了冯雪岩对那场比赛的回忆,“我先联系了去年参加过比赛的同学,准备以去年的班底组建团队。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同学们时间不太好协调,组队工作进展缓慢。”原有队伍组建的艰难,让冯雪岩不禁有些焦急,而就在他联系指导老师的同时,冯雪岩偶然和另一支打算参赛的队伍的领队闲聊,“我偶然和当时另一个团队的队长闲聊,萌生了两个团队合并的想法,优势互补。”正是这一次的合并,使这个参赛团队人员配置更加合理。 

  而团队的合并虽然在人员配置上更为合理,但是无法弥补他们在一些专业知识上的缺失,“在确认选题时,我们也遇着了很多问题。首先,我们对衍生品不是很了解,对国债期货更是知之甚少。其次,我们对于国债期货的套利机制也不太清楚,使得我们的项目推进步履维艰。”但是这些艰难并没有打击到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克服,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和指导老师做了数次深入的交流,并在项目选题最终确定前做了其可行性分析。这些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他们后来一举夺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交际圈中产团队

  和上海财经大学与南京大学不同的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参赛团队的组建是缘于队长陆远(2012级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实验班)庞大的交际圈,“组队是对自己平时人际交往能力的考察,认识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人,平常对周围的朋友观察比较多,才能了解大家的优势所在,在组队的时候才能更为容易。”在陆远看来,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将队员的最大潜力发挥出来,队伍中的队员可能不是平常最为耀眼的一群人,但是他们能够在一个队伍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完成任务就是最好的结果。 

  “选题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难在两点:没有想法;有想法,但是并不新颖。”每一支队伍的选题都来之不易,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西南财经大学这支由本科生组建的团队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并不顺利,“在准备初赛的时候,我们处在暑假阶段,各位队员都各自回家,花旗杯项目处于非常缓慢的推进状态,作为队长就更为难做,在家的时候我就经常是整晚整晚地去做这件事情,努力推动它的进展,那段时间非常迷茫,但是还是决定要坚持做下去。”“坚持”是陆远的信念,而最后,她也做到了,带领她的团队进入“花旗杯”决赛,这对于仅是本科生的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花旗杯”助力成长 

  从高中校园到大学校园,从大学校园步入社会,每一个脚印都书写着其间的奋斗,对于上海财经大学的闵敏而言,“花旗杯”几乎是他整个大学生涯的“代名词”,“我本硕博读的都是财大的国际金融,但大二开始的‘花旗杯’生涯完完全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从一个本可能的‘金融白领’走上了‘矿工&码农&科研’这条‘不归路’。技术拓宽了我的眼界和思路,而实战又加深了我对金融市场本质的认识。虽然技术路比以前想象的要痛苦,但‘痛并快乐着’,有种‘闻道’的感觉。”今年将是闵敏最后一年参加“花旗杯”,但他表示如有机会还是愿意继续参与这个赛事。 

  对于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袁帅而言,“花旗杯”让他结识了异常优秀的队友,也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包括算法方面以及数据结构的知识及PPT视频的制作,更加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 

  而作为冠军的南京大学领队冯雪岩在此次比赛中,对自己不甚了解的领域有了新的认识,“最近有一本很火的书,叫《跨界》,我在这里也想引用这个概念,我们的项目就是一个跨界的东西,在培养金融信息化复合人才的道路上我们无疑先行一步。”然而对于冯雪岩而言,这场比赛带给他最为宝贵的确是“团队”,志同道合的朋友。 

  指导老师,最坚强的后盾 

  对于上海财经大学而言,这场比赛最为坚强的后盾莫过于他们的指导老师——谢斐老师。作为金融实验室的主任,谢老师有着非常丰富的金融理论和实战经验,同时在计算机上的造诣也非同一般,属于中国本土最早一代搞程序化交易的高手。“无论从生活学习,还是技术理论,谢老师都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经常留在实验室和我们一起通宵调代码。”领队闵敏对于与导师一起奋战的日子记忆犹新。 

  在谢斐老师的带领下,上财的31337坚持参赛多年,更于第九届、第十届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谢老师各类和业界合作的横向课题也锻炼了我们的项目经验,增加了和业界交流的机会。而且,最关键的是,谢老师和金融实验室让我们的技术有了传承和积累,这也是我们团队最近两届花旗杯成绩的必要条件。”对于谢老师的付出,闵敏代表整个团队充满感激。 

  竞争激烈的“花旗杯”虽已落下帷幕,但是,莘莘学子从中获取的知识与收获的朋友都将是他们未来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期待着这些“花旗人”的蜕变为更好的自己,也期待着更多“花旗人”的涌现!

  相关链接>>> 

  “花旗杯”是中国首个以鼓励金融信息化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专项教育项目。大赛以引导学生在学校阶段即开始重视所学知识与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的结合,引导学生探索科技对产业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为导向;持续激发学生在科技与银行业的应用创新,鼓励学生关注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目标,旨在通过“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激发学生对技术的热爱,实践软件开发方法、培养科技应用和团队精神,培养更多的复合型的现代优秀人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心灵屋/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玩出味
   第12版:穷游家/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花旗杯”助跑金融学子
大学生版大学城/创业说09“花旗杯”助跑金融学子 2014-12-10 2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