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明确目标
在校大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把实习当做一种锻炼。因此,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就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明白自己将来想要干什么,才能懂得自己的职业该如何去规划。
比如说,将来毕业想做记者,那就选择一些媒体单位去实习;将来想进IT行业,那就到IT行业中去实习;想当公务员,就到政府里去实习;想当老师,就到教育机构去实习等等。这些实习机会都会给自己将来职业发展带来很大帮助。在目标的指引下沿着自己既定的职业发展之路坚定地走下去,一定会成功。
如果自己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也可以在实习的时候,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岗位,向资历深的前辈讨教经验。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转型”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上发展了。
闯过“面试关”
接到应聘公司的面试通知,先不要高兴得太早。根据职位要求,大胆猜测面试会遇到的问题,把自己想好的答案演练一遍。再根据自己的相关情况,罗列一些重要的可以表现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最好提前准备出1分钟至3分钟的自我介绍内容,一般面试都是会需要这些内容。
事先收集招聘单位的资料,大多数面试官都会问“你对我们公司了解吗?”如果对自己要面试的单位一无所知,不单单是表现出你对于这场面试的不重视,也是表现出了你对这个公司的不重视。
除了要对应聘公司有所了解,还要事先踩点,防止当天面试迷路导致迟到。面试当天,提前十分钟到达面试地点,观察四周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平和的心态很重要。
警惕实习陷阱
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大学生迫切希望找到实习的心理,钻了空子。所以,要从信息的来源上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通常来讲,一般的社会招聘机构、网络等,往往无审核保证,这就需要进行较多的分析和辨识。熟人、师长、亲朋好友介绍的机会,通常来讲应该是可信度较高的,但也要有一定的辨析。
通过多种渠道,交叉比较分析实习招聘单位的背景、实习岗位的需求、薪资待遇等,对于确保信息的真实性都是必要的。
■ 陷阱一:随意贴在学校广告栏的广告或那些街边小广告不可信,以所谓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招聘,骗学生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人去楼空。
■ 陷阱二:一些中介部门在醒目地点张贴相当诱人的招聘启事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招聘的职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另外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但根本不兑现承诺,而是寻找各种借口敷衍。
■ 陷阱三: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在招工网站、论坛上,或者通过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招工信息,诱骗求职者前来应聘,通过电话联系、汇款等方式诈骗应聘者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