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职前事/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临床专业解析之“儿科学”
~~~——临床专业解析之“儿科学”
     
2015年05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年守望者”守护孩子健康
——临床专业解析之“儿科学”
张永兴
  张永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六一”儿童节,儿科病房里的氛围格外活跃,孩子们都商量好了,上午的输液一结束就开始他们的狂欢。在这些孩子中,乐乐是“调皮指数”最高的一个。拔下输液针,乐乐刚要冲出去玩就被护士一把抓住了胳膊,“27床,你今天还要做一个检查,先不能出去玩。不过这个检查很酷的,头上戴一个发射电波的头盔,像奥特曼一样,”护士刘婷晔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脑电图检查。“我才不要做呢”,乐乐耷拉着脑袋,看着小伙伴在走廊里载歌载舞,喃喃自语道,“26床的小妹妹说,那个头盔是黄色的,跟建筑工人一样,难看死了。”话音刚落,查房的医生们已经笑得前仰后合,而26床的小朋友则是笑得在床上打滚儿,刘婷晔更是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要是这些孩子都不受病痛的折磨,那该多好呀!”刘婷晔心里想着,但这毕竟只能是想象而已。本期“小医生笔记”就带大家一起了解“童年守望者”儿科学,以及它背后的无奈与感动。

  性质特殊任务重

  在众多临床学科中,儿科学的性质和地位着实比较特殊。翻开我国卫生部统编教材《儿科学》,这门学科被定义为“研究自胎儿至青春期(年龄段包括自出生至12-18岁,但狭义上仅指14岁以下的儿童)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和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疗与预防,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学科。”而且在儿科学中,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最具特色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其他临床学科极少涉及的方面。

  “儿科学特殊性质和地位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是儿童,”著名儿科专家、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这样比较儿科学与其他临床学科的特点,“儿童时期是机体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不管是对于儿童健康状态的评价还是疾病的临床诊断,都应注意儿童个体、性别、年龄的差异性,不宜用单一的标准衡量。此外,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导致疾病发生与性格行为偏离,损伤往往影响一生,因而需特别注重预防保健工作。”

  “儿科学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有独特的社会和经济学因素。在文学作品中,儿童往往被描述成‘初升的太阳’‘蓬勃的希望’,对于家庭和社会而言,确实如此,”上海市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江帆教授认为,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都处于核心地位,“来到各个医院的儿科门急诊和病房,你会发现,来看病的儿童身边至少跟着三四个家人,他们对于孩子病情的关心程度要甚于关心自己的疾病;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少年强则国强’,儿童健康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儿科医生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他/她所面对的是家庭的未来、社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

  病情多变风险高

  在各地医院中,儿科门急诊往往独立设置,一些大型的三级甲等医院和专科医院还设有专门的儿童急救绿色通道以及独立的妇儿中心。“儿科疾病往往病情多变,前一秒小朋友还有说有笑,跟你嬉戏打闹,几分钟过后往往就精神萎靡、烦躁哭吵,甚至不省人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住院医师张怡谈及自己急诊值班时的经历,“儿童各个系统发育并不完全,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有限,疾病往往进展很快,稍不留神就会误诊,失去宝贵的治疗时机,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此外,前来儿科就诊的患者都是不能清楚表达自己、也不能完全听懂医生讲解的孩子。“儿科学的诊疗对象一般为12岁以下的儿童,这一年龄段以小学生为主,他们正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对于病情的表述常有困难且不准确,例如对于疼痛的性质、诱因、加重与缓解因素等,儿童本身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而这对于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又是十分重要的,”张怡说道,“因此我们必须同时详细倾听家长描述病史,并对患儿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发病的年龄和季节往往也会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详询病史、密切观察、仔细分析’,这些都是一名儿科医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当然做好以上几点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欢声笑语温馨在

  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儿科医生荒”,在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普遍要求博士学历的背景下,儿科医生往往只需要硕士甚至本科学历就可以留院工作,然而却依旧“一人难求”,不少高等医学院校开始重开“儿科班”来弥补儿科医生数量的“缺口”。

  “可能是由于儿科疾病变化快,需要承担的风险大的缘故吧;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也很大,尤其对于新生儿室医生,一夜无眠的情况司空见惯;而且从个人感情因素考虑,救治失败对于家属和医生本人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医师顾娟这样分析儿科医生短缺的现象,但同时她也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的自豪,“不过我越来越觉得,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一个小天使,他们眼中的纯真和希望,会使忙碌一天而疲惫不堪的我们重获生机与活力。”

  “他们从来不会隐瞒心中的不快,也不会压抑自己的感情——有一次,我们科收治了一名患有哮喘的小女孩,她每天都会好奇地问我关于她自己的疾病情况,在担任她床位医生的一个月里,我一直用最最通俗的语言编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来满足她的好奇心。记得出院的那天,她一直搂着我的脖子说不要离开这里,直到她的爸爸妈妈答应她以后会常来这里玩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我们,”顾娟不经意地擦去眼角的泪水,满脸幸福地说道,“其实,我们守护他们的童年和健康,他们也在守望我们心中那份最真实和最纯洁的感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域外风/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爱美丽
   第12版:天下游/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同乡荟/大学城
“童年守望者”守护孩子健康
以学生为本的招聘
大学生版职前事/大学城10“童年守望者”守护孩子健康 2015-05-13 2 2015年05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