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大半个世纪的张木成和徐东英,并不懂当下年轻人所谓的爱情和浪漫,他们之间的爱早已在细枝末节中幻化成无法割舍的亲情。我们特别拜访了这对人瑞夫妻,倾听他们讲述八十多年的夫妻相处之道。
■文/实习生 方琳莉 记者 张逸
相处之道“和为贵”
我们下午来到张木成和徐东英的家中时,两位老人正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收看中国队和巴西队的排球比赛。家住二老隔壁的小儿子张桂军说,张老一直非常喜欢收看体育赛事,这两天的排球赛几乎场场都不落下,而母亲徐东英其实眼睛不好,但每当老伴看电视时,就会安静地陪伴在一旁收听。
在家人和邻居眼里,二老一个好静、一个好动,张木成喜欢看看电视新闻、听听评弹,偶尔还会收看体育比赛,而徐东英却会时常在家门口来回走动,和邻居们聊聊家常。两位老人虽然性格不同,但却很少闹矛盾,外人都说二老性格互补,但在熟人眼里,二老恩爱几十年的奥秘还在于“让步”。
张木成小时候读的是私塾,对孔夫子“和为贵”的观点印象特别深刻,“‘和为贵’,也就是要互相理解,互相谦让,互相包容,和谐相处”,张老笑眯眯地说。张木成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夫妻相处,“让步”可谓是二老经营婚姻的长久之道。
吃亏就当“占便宜”
1930年10月30日,她——徐东英穿戴凤冠霞帔,坐着大红花轿,一路从张桥西浜来到张桥东浜。而他——张木成则站在桥头,迎候只见过一面的新娘。回忆起过去的种种,结婚当日的画面还在两位老人的脑海中历历在目。
生在旧社会,张木成和徐东英同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并没有婚前所谓的相识、相恋、相知的过程,完全是双方父母通过生辰八字来许配的。但虽说婚前对对方一无所知,但在牵手后,面对困境,二老互相搀扶,撑过最困难的时候,支撑起了这个家。
张桂军回忆道,父亲张木成15岁起就在祖父开的中药铺里做学徒,秤药、配药、扫地、打杂一切包办,母亲徐东英则是全职家庭主妇,两人刚结婚时一家只能靠张木成家开的药店勉强维持生计。八个儿女相继降生后,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晚上两口子甚至从不上桌吃饭。但为了担负起八个孩子的生计,张木成更加辛劳地工作,而徐东英在照料一群孩子的同时,也绣花、做鞋卖些小钱来贴补家用。
困苦的日子里,夫妻间磕磕碰碰更是在所难免,两人相处也总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不过二老一直坚持“吃亏就是占便宜”,在他们看来,能有什么比和睦的家庭更重要的呢?如今张木成和徐东英终于换来了五世同堂的欢乐,但也就是这段共同度过的往日,让二老之间的爱情显得更加珍贵,在二老眼里,共同吃苦一生更胜过天堂的一天。
互为“耳”“目”伴朝夕
现在,张木成和徐东英依旧住在金桥横街的百年老房中,生活节奏慢且很有规律,两位老人生活基本都能自理,但就是谁也离不开谁。多年来,二老一直从未分开。去年,张木成的妹妹本想邀请徐东英到她家小住一段时间,哪知老太太执意不肯,反复追问下,她才缓缓道出理由:“我走的话,老头子太孤单了。”
此外,张桂军还说,每月父亲都会亲自去附近的邮局领取退休金,虽说路途并不遥远,但每次母亲徐东英却是格外紧张,老伴出门的时间稍久一些,就不断催促儿子去看一下,直到老伴安全地回到家,才放下悬着的心。
八十多年来,张木成和徐东英的爱情并没有大风大雨的轰轰烈烈,只有相濡以沫的平凡,两人相扶相持至今,在精神上早已离不开彼此。如今,徐老的双眼患了白内障,张老的听力也有所下降,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在一起看电视、听评弹。每天早上,徐老会陪着张老听一会儿评弹,而张老则会陪着徐老看电视。就这样,徐老成了张老的“耳朵”,张老也成了徐老的“眼睛”。当朝霞升起或夕阳落下时,二老也常会在河塘边、老街上散步,这时张木成会习惯性地拉起老伴的手,握得紧紧的,两个互相扶持的背影在此刻便成了全镇最美的风景。
长寿秘诀“心情好”
当问起二老的长寿秘诀时,张木成和徐东英都只是微微笑了一下,儿媳黄秀娣解释道,其实以前家里人都没有想到两位老人能活这么久、这么健康,因为年轻时父母为了养家,身体并不是很好,直到70岁张木成退休后,才慢慢好起来。
平日里,二老基本上保持粗茶淡饭,但是早上一杯蛋白粉、一片钙片和一粒维生素C一直坚持吃了十几年,再加上二老的好心态,除此之外也并没有太多其他的所谓“长寿秘诀”。
这时,徐老太却拉着我的手补充道:“我们也很感谢小辈们对我们的照顾,家里的事儿从来不用我们操心,所以我们心情好,没有烦恼。”说着老人脸上就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当被问及是否有信心4年后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夫妻时,二老和他们的子女都表示毫无“压力”,有信心一定能够打破纪录。
其实,对于“上海最长寿百岁夫妻”的名号,两位老人和他们的家人都看得颇为淡然。在二老眼里,能够安详、平静地共度每一天,看着子子孙孙们健康快乐,才是他们现在每一天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