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届婚恋博览会”暨“大型公益相亲盛会”已过去好几天。然而,一位老父手持“年薪40万”简历为女招婿的镜头,仍在很多人眼前挥之不去。
请不要先讥讽和责怪那些越俎代疱的父母亲。有关人士认为,关键要让这类活动变成中小型化、多样化,并最终转向常态化和实体化。否则一场大雨,仅仅打湿了地皮,过后干渴依旧。
【现场直击】
父母:相亲会是场“硬仗”
在不断从地铁口涌出来的人群中,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孩子很多,然而,老人家也是人群中的“主力军”,“经验丰富”的他们装备齐全——装满水的水壶、一兜兜的食品、手提的小板凳,应有尽有。
在相亲会的“外场”,一对手里拿着“男宾”票的老夫妇表示他们是来替儿子相亲的,“儿子工作太忙,周末也在加班。”在他们看来,今天铁定要打一场“硬仗”,所以带足了补给:“带来两瓶茶水,午饭也都带了。”老两口向记者展示他们装得满满的双肩包,而未到会场,他们已经有所“收获”——在来的地铁上,坐在旁边的一位老阿姨正是来替女儿相亲的,“(女孩子)年纪可能有点大了,和我儿子同岁。但还是(彼此)留了电话。”
还有的父母则做足了“功课”。记者发现其中一家名叫“梅园婚介”的摊位前咨询的人特别多,梅园负责人红梅老师、高级婚恋师楼琼莉老师和工作人员不停地向前来咨询的父母们解释说明,嗓子都哑了。一对老夫妻向解释:“梅园是市‘诚信红娘’,信誉好,成功率高,报上的宣传也多,我们特别信赖。”原来,他们事先早已打听好了哪家婚介比较“靠谱”,来到会场后便直奔主题。
现场采访时,记者发现家长远多于青年男女。如果屏蔽掉所有的会标和墙面资料,光看满场灰白人头,一定会认为这里是一个吸引大量老年人购物的“展销会”。另外,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博览会主要针对35岁以下的适龄青年,共吸引了上万名单身男女,虽经不懈努力,男女生性别比例基本接近了1:1,但在现场和在寻缘墙上看到的,依然是男少女多。
入场:保安急得要打110
上周末,对于地铁9号线松江新城站附近的出租车师傅来说,是难得的赚钱好日子——“万人相亲大会”举行的这两天,他们的生意比平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从早上9点到下午2点多,等待乘坐去相亲会现场免费巴士的人一直排着几百米长的队伍,很多等不及的索性直接拦个叉头赶过去,一时间打车都要争抢的。“我现在就是心急,这么多人,我一个人恨不得能同时开一百部车子,一下全拉走。”一位出租车师傅望着站口等车的人群感叹。
大量的人流不仅迅速填满了泰晤士小镇的每个角落,还让室内的“主会场”入口不堪重负。由于实行“单双号”限制,很多人只能拿着票被堵在门口进不去。但很多人不愿意放弃第一时间参与主体活动的机会,入口的人越聚越多,“人太多了,我们哪挤得过这些小青年!”来替儿子相亲的老两口只能选择暂避风头。
随后,只有2个保安1个验票员的会场入口终于不堪重负,不断向前推的人群混乱中冲破防线呼啦啦涌进会场,只留下门口被挤得七零八落的保安向人群高喊:“(你们)再这样,我们就打110报警了!”
【会场众生相】
空前盛况折射择偶难
这次“万人相亲”大会,可谓盛况空前,很多镜头和故事很真实,也让人很无奈。
火:预订包间“抢先机”。“我和爸、妈周五下午来,酒店包间是预订的。”华小姐透露。松江地处郊区,不少家庭“抢占先机”早早下手。记者曾致电泰晤士小镇内的几家酒店,被告知房间订完。不少光棍还网上求房、拼房。
满:“爱情专列”早开张。12日一早,记者乘地铁时,发现9号线成了“爱情专列”。松江新城站的免费短驳车,是更纯粹的“爱情专列”,父母们一上车就互相交谈或取出照片让对方看,认为合适的,当场就会交换联系方式。
气:想进会场“遭拦截”。上午10点左右,泰晤士小镇婚博会现场已沸腾起来。在每个入口处都在执行分流,那些没有门票的家长更是急得哇哇叫。一看仍被拒绝,只能跟“双号”家长好言商量,让他们进去后再将门票偷偷“传出来”。
苦:“寻缘墙”下抄煞人。活动主场底楼若干面“寻缘墙”上,贴了5000多个“缘分卡片”。蓝卡为男,粉卡为女,最低处可与眼齐,高处须仰头才能看清。加上人多至三四层,苦了抄卡人,一些人干脆用手机或用相机拍。
急:“8分钟交友”排长队。主场二楼“8分钟交友”活动区4排桌椅,每排5男5女,每批40人,四周挤满了人。要上场先登记,还要排一二个小时!有个急性小伙看中坐位上一位女生,冲过去交换手机号码,引来惊叹。
热:“红娘速配”太慢了。主场二楼和广场分场都设了“红娘速配区”,40余家婚介公司设摊,300名金牌红娘上阵。然而,多数情况下,只能在活动结束后再按排约会。几位金牌红娘说:“你不了解全面,配了也白搭!”
【采访手记】
让希望延续、成真
最近,上海统计局公布了令人唏嘘的数据:申城单身男女有50多万,并且剩女多于剩男。
在现场采访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处长周吉祥时,他告诉记者:松江新城泰晤士小镇被誉为“爱情之都”,“万人相亲”在这里搞,有象征意义。这次活动费用由市民政局埋单,由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主办,就是为了实现“政府主导、协会自律、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共同解决单身未婚男女的婚婚配难。当然,今后还要力求常态化。同时,政府部门将不断出台相关准则,规范沪上婚介行业,更好发挥婚介机构的作用。
显然,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在采访中,很多家长提出,希望政府部门将解决剩男剩女婚恋难,办成政府实事。很多家长和专业人士还建议,设立市政府婚恋实事工程,由政府出面、出资、出场地,在每区(县)建设一个自助交友平台。这样,求偶者交付较低费用,由工作人员对资料核实后输入电脑系统,实现双向自主沟通、交往。鼓励社区建立婚恋交友机制。民政、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作为组织者,与专业诚信婚介机构或公益红娘团队联手,由他们提供后继跟踪服务。大力开展专业红娘机构的诚信建设,鼓励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解决市民婚恋需求贡献力量。设立市级婚恋友交服务奖励基金。对在市政府婚恋实事工程、社区婚恋服务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对公益或专业红娘中贡献卓著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人们企盼的是,这次大型活动捧出的,是一个可以延续并且逐步实现的“希望”——让更多有情人牵上手,让更多父母亲圆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