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天,烟台的大马路上必出现巨幅标语:“烟台的苹果,阳光的味道!”
烟台苹果声震遐迩,全国闻名,但是烟台市区不产苹果,所谓的烟台苹果都产自属于烟台的海阳、栖霞、牟平、招远等一带。
那天我到烟台去探望好友振友,他为我想出了一个特殊的旅游项目:摘苹果。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先是高速公路,再是乡村公路,再是上山小道,终于,我们驶入了徐家店镇肖家夼村,见到了在路边等候的振友的表弟玉生,他的脸也像苹果那样红扑扑的。
我们一行下车上山,走不多久,我惊叹起来:啊呀,满山遍野都是苹果树,每一棵树上结满了红富士苹果,不是一个一个,而是一串一串,几乎占满了枝头。玉生说:童大哥,你摘吧,摘下的我都送给你。我说:不行不行,我是好奇,摘着玩玩的。
玉生一家三口在这个村承包了7亩地,种了300棵苹果树。每年在苹果未完全成熟时,都要在苹果外面套上红的塑料袋,也许是防污染,也许是防小鸟和虫子来吃,也许是不让太阳暴晒,他一共要套多少个塑料袋?9万个!也就是说,平均每棵树上要结300个苹果。
我开始摘苹果。玉生教我:你不能硬拉,也不能乱扭,握住苹果,用大拇指卡住小树枝,然后轻轻往下一扣,就摘下来了。如果硬拉,摘下的苹果就没有把,没有把的苹果不但不好看,存放期也短。
我试试,轻轻一扣,果然又快又省力。
摘了没多久,我的额头便开始冒汗。我想:要把9万个苹果都摘下来,都套上套子,都装进箱子,需要花费多少劳动力啊!
玉生说:童大哥,你歇歇,吃个苹果。哦,那个苹果有半斤重,一口咬下去,汁液丰富,满口飘香,又新鲜又爽口。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苹果,我这才知道什么是“阳光的味道”。
振友告诉我:在这个村子,玉生种的苹果是最好的,因为山坡上微酸性土壤含钾丰富,再加上他管理细致,定期为果树浇有机肥,所以,年年好收成。
玉生扳着手指:我这里摘下的最好的苹果,要卖3.58元一斤,运到上海,可能要10元一斤了。我一年能赚6万元。
6万元就是上海一个白领的收入了,一个月5000嘛!
我摘了两个小时,才满了四箱。中午时分,我们啃着苹果,坐上玉生的手扶拖拉机离开了肖家夼村。回到烟台,当天的晚报上说:已经有多家上海的旅行社考虑明年开辟烟台摘苹果旅游专线。当地果业中心主任也说“要争取在农业观光方面再有新突破”。
看来我是属于捷足先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