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据了解,其间急于求成、教育不得法者颇多。结果,花了不少力气,效果却不佳。有一回,我顺道到一位朋友家去看看。一进门,只见他正在教五岁的爱子识字,手里拿着一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点着让孩子认,认对了就给一粒糖或其他什么小玩意,以调动其积极性。我问他效果怎么样,他笑笑说:“开始还好,现在越来越不行,学不了几个字就不爱学了,犬子不可教也。”
类似这样的例子,平日也时常听到。其实,我觉得这并不是孩子“不可教”,而是“教不得法”。记得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幼年时,他父亲要他分西瓜的例子倒颇有启发。
有一次,威特的父亲买了一只西瓜,小威特一见乐了。可他父亲却说:“吃西瓜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咱们两人吃这个西瓜,每人吃多少?”“半个。”威特不假思索地作了回答。“如果咱们和爷爷、奶奶四个人吃这个瓜,每人吃多少?”威特听罢,眨了眨小眼睛,笑着说:“半个的半个。”
就这样,瓜还没吃,一堂数学课已经上好了。这种顺其自然的教学方法是何等好啊!而我们有些家长往往急于求成,不管孩子要不要,一味地逼着他学,甚至威迫、体罚,这样怎能收到好效果呢?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反而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和害怕的心理。
教幼儿识字或计数,要顺其自然,注意方法。幼儿毕竟是幼儿,不是成人,也不同于小学生。从心理发展来看,他们初入人世,犹如一张白纸,知识经验都相当贫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还不够发展,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的。因此,我们教幼儿识记和计数,一定要针对他们的这一年龄特点,唤起幼儿的兴趣,结合其生活实际,顺其自然,而切不能小学化、成人化,为识字而识字,为计数而计数,否则,你越是让孩子死记硬背,用大量的僵死的东西来充斥孩子的头脑,逼着孩子灌进去,就越无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教幼儿识字和计数,对幼儿来说,不是早期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在于以此发展其智力。日本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说得好:“对早期教育有误解的人,以为早期教育就是教三四岁的孩子识字和写字,这是错误的。单是识字和写字这不是教育,没有必要一定过早地教。但是,从听力入手教给孩子丰富的语言,应尽可能早一些开始。”木村久一这段话,值得我们年轻的父母们深思。陈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