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健康讲堂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干预颈动脉狭窄
保证生命线畅通
余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朱磊(华山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接近欧美发达国家,冠心病、脑中风等以前所说的“富贵病”的发生率也随之迅速提高。据国家卫计委统计,目前脑血管意外已高居国人死因调查中首位病因,而其中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正在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脑卒中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不完全统计,政府每年用于脑卒中的治疗费用超过120亿元。

  脑卒中一直都是一个滋扰人类的顽疾,不少叱咤风云的名人最终也难逃其魔掌:清代名臣曾国藩就因中风猝死;列宁五十余岁就反复中风,最终去世;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2013年也因脑卒中逝世。

  21世纪,人类对脑卒中依然无可奈何吗?当然不是!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不少可控的中风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颈动脉硬化狭窄等,据研究证实控制、干预了这些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生率将会显著下降。

  在这些致病因素中,颈动脉硬化狭窄这一疾病百姓们尚未熟知。其实,作为大脑血氧供应的运输线,颈动脉一旦堵塞,将导致大脑处于缺乏营养的状态,以致头晕。更严重的是,如果这些脂类沉积物或是因此产生的血栓脱落,“游走”到脑血管,就会引起脑梗塞,导致中风发生。临床数据显示,60%的脑卒中的发作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老化不可避免,颈动脉硬化作为血管老化的一种表现非常常见。据统计,颈动脉狭窄程度>75%的患者中,一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为10.5%,五年内的可能性为30%~75%;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90%且合并脑缺血的患者中,一年内将有26%~28%发生中风。

  颈动脉狭窄本身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易发现,一些病人在早期可发生“小中风”,即感觉突然麻木、上肢或下肢无力、面部痉挛或单眼突然发黑等,症状可能只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就自行消退。严重者将导致脑梗塞,引起死亡或偏瘫、失语、偏盲等神经功能障碍。反复腔隙性脑梗塞除偏瘫、失语外,还可发生血管性痴呆。

  早期的动脉硬化只需要药物治疗,减慢斑块的形成即可有效预防中风。而一旦斑块长大,导致血管狭窄,即使规范使用药物,也为时已晚,这时需要通过外科手段干预。所谓的外科手段,目前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简称“CEA”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简称“CAS”术)两种方法。虽然两种方法分别有不同的适应患者,但近、远期效果均良好,无明显区别。以CEA术为例,欧美国家迄今已开展60年,被证明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金标准。得益于该技术,美国50年间脑卒中发病率降低60%。  

  我国CEA术、CAS术推广仅开始数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还较低。2008年,国家卫计委成立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强调在全国建立三级脑卒中筛查防控网络,普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由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干预专家巡讲”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上海的巡讲点设在上海浦东,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承办,以专业授课及专家义诊的形式开展,欢迎市民参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环境周刊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食界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干预颈动脉狭窄 保证生命线畅通
警惕动脉粥样硬化
才力之女举不起的重
健康速读
男护士:在尴尬与误解中成长
专家教你避免面瘫
家庭周刊健康讲堂12干预颈动脉狭窄
保证生命线畅通
2017-03-15 2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