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楼书香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腾讯与华为的故事看深圳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也迎来了自己40周岁的生日。40年间深圳诞生了华为、招商、平安、腾讯、万科、正威、恒大7家世界500强企业,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  

  多数人认为深圳是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但这座“文化沙漠”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搞起了文博会,还发展了自己的动漫、游戏、音乐、演艺、旅游等文化大产业。深圳是中国的科技之都,从航天科技到材料技术,从制造到产品,是唯一有可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科技前沿的一座城市。虽然深圳市的高等院校相对匮乏,但是较于一线城市的北京和上海,其科技创新能力却十分突出。

  纵观深圳这些年的发展,不难看出深圳在新一轮中国城市竞争格局中非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呈现快速的赶超态势,大有把“北上广”抛之脑后的姿态。

  内容简介

  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深圳发展的历程高度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华。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人民东方出版传媒发行的《深圳奇迹》,从深圳的地理环境、政策支持到产业、金融、转型等,全面解读深圳的成功经验。

  作者简介

  张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核心经济学期刊《世界经济文汇》主编。2015年10月,张军作为“过渡经济学理论”的主要贡献人之一,与林毅夫、樊纲一起以高票获得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提到深圳,许多人就会想到腾讯、华为等这些杰出的民营企业。深圳确实是民营企业的热土,而这些民营企业,不仅影响着中国发展,甚至对世界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些企业的成功既得益于深圳提供的条件,又为深圳未来的发展贡献了更多的机遇。

  马化腾的深圳因缘

  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是在1984年随父母来到深圳的,当时13岁的他还在上初中,随后他又在深圳读了高中、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在深圳的一家通信企业工作了6年,才和自己的同学开始了创业之旅。马化腾最终走上创业之路与他身处深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刚来深圳时,就住在全国闻名的国贸大厦附近,目睹国贸大厦在短短几个月内拔地而起,亲眼见证了深圳速度,这让他体会到了深圳对时间和效率的重视。

  在马化腾看来,深圳有诸多特点,首先就是创新、敢闯,其次就是务实,再次就是开放。正是这些特点让深圳形成了一整条IT、通信和智能硬件制造的生态链,所有想要做智能硬件的人,即使原型的研发可以在国外完成,生产也必须来深圳完成。马化腾在大三和大四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深圳浓厚的创业氛围,想要在毕业之后自己创立公司,但是苦于自己只会写软件,而对创办公司一无所知。最终,他决定先到一个公司磨炼自己。就这样,他在润迅公司工作了6年之后,才与自己的同学开始创办腾讯。当时中国正处在互联网浪潮当中,搜狐、网易、腾讯、阿里巴巴及红袖添香等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均在那一时期创立,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腾讯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共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第一次是自己开发出来的产品最早其实是想要卖给别的运营商,但是由于投标失败,砸在了自己手里。当时产品已经有大量的用户,可是腾讯没有购买服务器的资金。第二次是和MSN的较量,很多人都认为在这场较量当中QQ死定了,但是腾讯针对中国特殊的网络做了大量的优化,提高了传输速度。第三次是3Q大战以及新浪微博崛起之后,腾讯开发升级了微信,再次挽回局面。在这三次关乎腾讯生死存亡的危机当中,深圳的创业环境和创业精神都为腾讯克服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10月,马化腾出席清华管理全球论坛时也表示,自己在深圳求学、创业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深圳的创新精神、创业环境是腾讯创办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华为的基因铭刻在深圳精神的最深处

  1987年在深圳注册成立的华为当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华为在深圳成立至今30多年,从一开始只有靠集资来的2.1万元人民币,到2016年的营业额高达785.11亿美元,这里面包含了一个民营企业白手起家、励精图治的故事。

  这里面有一段往事值得一说,就是华为的“床垫”文化。在早期,华为给每个员工都买过床垫。任正非说:“你们开发人员搞累了,可以随时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这种“床垫文化”也是华为对开发人员的关怀。据媒体报道,几乎每个华为人都备有一张床垫,卷放在各自的储物铁柜的底层或办公桌、电脑台的下面,外人从整齐的办公环境中很难发现这个细节。午休时间,席地而卧,方便而实用。晚上加班,夜深人静,灯火阑珊,很多人几个月不回宿舍,就在这张床垫上,累了睡,醒了再爬起来干,黑白相继,没日没夜。可以说,一张床垫半个家。工作紧张而繁忙的华为人,干脆将“公司—宿舍”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压缩叠合成一点。

  这种拼搏精神成就了华为,当然,也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后来的创业者。

  华为是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当中,华为是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华为没有选择上市,而是选择进行股权激励,将公司的绝大多数股份都分给了公司的员工,创始人任正非的股份则只占到1%左右。这种员工持股的激励机制形成了华为在管理上巨大的向心力,在华为可以切实体会到“你拼命的程度,直接反映在薪资收入上”“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任正非至今选择不上市是因为在他看来,“搞金融的人光靠数字游戏就能赚进大笔财富,真正卷起袖子苦干的人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工资,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他甚至表示“我们都听过传统经济学中的大量理论,这些理论都宣称股东具备长远视野,他们不会追求短期利益,并且会在未来作出十分合理、有据可循的投资。但事实上,股东是贪婪的,他们希望尽早榨干公司的每一滴利润”。所以任正非选择将公司的利润分享给员工。

  在过去的30多年中,华为一直专注于通信领域的发展。在创立之初,由于资金规模小,无法与同行对手在大中城市竞争,任正非另辟蹊径,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任正非清晰地意识到县城和农村这些市场还没有被国外的厂商占据,而华为在这些地方的发展则具有很大优势。这种发展策略为华为打开了局面,经过快速发展以及后来与IBM等国际企业的战略合作,华为成为一个“让世界都怕”的企业。更有评论说:“如果没有华为,西伯利亚的居民就收不到信号,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的登山客无法找人求救,就连你到巴黎、伦敦、悉尼等地,一下飞机接通的信号,背后都是华为的基站在提供服务。8千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的珠峰,零下40℃的北极、南极以及穷苦的非洲大地,都见得到华为的足迹。”虽然关于华为是否将在房价的高压下逃离深圳的讨论依然没有结束,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过去30多年的成长离不开深圳提供的良好的创业环境。

  腾讯和华为的案例仅仅是深圳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大力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中国未来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教育
   第04版:申城教育
   第05版:申城教育
   第06版:申城纪实
   第07版:家庭计划
   第08版:市计生协专版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大手小手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小楼书香
   第16版:名人生活
从腾讯与华为的故事看深圳发展
书摘
家庭周刊小楼书香15从腾讯与华为的故事看深圳发展 2019-05-22 2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