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下旬,上海市公安局一位警官收到一条短信,内容为“天云律师事务所,专精于(在押看守所、监狱)人员保释,保外就医,无罪释放等,事成付款,咨询:187××××××××陈律师”。
发短信者真的如此神通广大,还是一个骗局?其中有没有什么猫腻?上海静安警方接获这一线索后立即展开侦查。
经查,短信中留下的手机号码已经停机,而且仅使用过2天,很符合短信诈骗“守株待兔”的特点。进一步调查后侦查员了解到,上海地区就在这两天里还有不少手机用户接到内容完全相同的手机短信,仅“陈律师”的联系电话号码不同。警方通过电信部门查询到,这些短信都来自江西吉安境内。
11月1日,静安公安分局与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派出联合侦破组赴江西开展侦破,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摧毁了包括犯罪嫌疑人陈某、康某和王某等在内的诈骗犯罪团伙。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了利用手机群发钓鱼短信行骗,获利近5万元的经过。根据犯罪嫌疑人交待,警方找到了3名受害者,其中一名浙江东阳的被害人被骗去4万多元。令人感到无奈的是,另外两名受害者上当后,连警方电话都认为是骗子,始终不肯与警方正面联系。
目前,此案还在侦破之中。
对话嫌疑人
记者昨天赶赴看守所,采访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
记者:怎么会想到干这个的?嫌疑人:没钱了,以前听说这个可以来钱,大家商量了就干了。
记者:你们怎么发短信的?
嫌疑人:有这种群发服务的,一条只要一分钱,200元就能发2万条。
记者:你们认识相关的律师吗?
嫌疑人:不认识,一点都搭不上边。
记者:相关的法律知识懂吗?嫌疑人:不懂。
记者:那人家问起来怎么办?嫌疑人:都没问过,跟我们联系的本来就不多。真正联系的都很急,就问我们多久能出来。
记者:你们一般怎么回答他们?
嫌疑人:我们先说试试看,让他们等消息,过一段时间再跟他们联系。
记者:你们说事成付款,怎么骗钱呢?
嫌疑人:我们就说弄人出来要通关系,必须先付20%到30%的定金。
记者:一般多少钱?
嫌疑人:3万元到5万元。我们等钱到账后,就让他们到关押的看守所门口等,然后就把电话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