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宁
他身上有很多耀眼的标签:比如,他是热播剧《蜗居》和《裸婚时代》的导演,是中国著名导演滕文骥之子,他也是今冬中国影坛最大的黑马——《失恋33天》的导演。而这部电影,又顺便为滕华涛创造了另一枚炫目的标签:继姜文、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人之后,成为内地“两亿导演俱乐部”的第十位成员。就在大家纷纷探讨《失恋33天》是否会趁热打造续篇时,滕华涛却十分坚定地表示,即使有再大的利益,也不会拍摄续集。这其中,有滕华涛对自己作品的某种坚持——而正是这种坚持,才让未来他和他的作品,更值得期待。
1 《失恋33天》破3亿 我懂的好莱坞不懂
《失恋33天》如今票房已破3亿,业界纷纷用——“神奇”来形容这部投资还不足1000万元的小成本制作。然而,就在大家纷纷为《失恋33天》“四两拨千斤”的傲人成绩兴奋不已时,本片的导演滕华涛却显得异常冷静。“我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兴奋,其实对于我来讲,打的一直是有准备的战争。其实我对票房不是特别在意,因为这只是衡量电影的一个标准,我更看重的是影片质量本身。而通过这部影片,再次证明我们是可以跟好莱坞抗衡的。在宣传时,看到大家愿意去看这么一部电影,我自己很开心。”而谈到如何在今冬多部好莱坞大片夹击的严峻形势下,硬碰硬地华丽胜出,滕华涛颇有自信。“好莱坞拍得了《变形金刚》和《铁甲钢拳》,但它一定拍不了王小贱和黄小仙。好莱坞不了解中国人的情感,这些东西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所以,我把这些东西做出来,就一定能到达观众内心中最敏感的那个点。这是好莱坞肯定无法跟我们去抗衡的。”
作为曾拍过《蜗居》和《裸婚时代》等婚恋热播剧的导演,滕华涛自己却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单身汉。此前在《失恋33天》的首映发布会上,滕华涛曾表示,只有《失恋33天》票房过亿,他才结婚。如今,票房过亿的奇迹已经超额翻番实现,滕华涛是否会践行当初的诺言呢?“文章替我做过广告了,我说对异性的审美要求是漂亮、独立、知性、幽默。但是这事儿急不得,也许下部电影开拍之前,我能把这事给办了!呵呵。”
2 身为“滕文骥之子” 父名重压下懂得父爱
滕华涛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其父是中国“第四代”著名导演滕文骥。“我从小跟着父亲在剧组玩,亲眼目睹过《生活的颤音》、《海滩》和《棋王》的拍摄现场。上一代电影人领着固定工资,却肯动辄下乡几个月体验生活的热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1991年,滕华涛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旁人认为他理所当然会选择导演系。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我寻思着,摄影、美术、录音至少还是门手艺,而导演根本就不是这么学出来的。但由于我小时候没学过画画,又有近视眼,没学成摄影,最终投奔了文学系。”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但“滕文骥儿子”的标签,却成为滕华涛的苦恼。“得知我是滕文骥的儿子后,一些人在背后议论纷纷,说我肯定是靠父亲的关系进来的。而我那时候性格比较内向,与同学交流也不多,所以又有人拿我的家庭背景说事,说瞧我那目中无人的样子,有什么了不起,还不就因为父亲是滕文骥吗?当时那些猜疑和误解,真的像茅草一样,塞在我的心口上。于是,我有时就会迁怒于父亲,经常在家里和他发生争吵。大学毕业后,我立志做一名导演,可迟迟没有剧组邀我导戏。于是父亲想让我去他的剧组做副导演。我当时不懂事,狠狠地和父亲说,就算一辈子不导戏,也不与他搅和在一起。”
“那时,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摆脱父亲的光环。苦熬一年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我相继导演了《新言情时代》、《危情时刻》、《找不到北》三部电视剧,颇受好评。媒体采访我,都问到同一个问题——刚出道就出手不凡,是不是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这些作品的?其实对方并无恶意,但这些话在我听来很刺耳,我当时失态地发了脾气,说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见到我父亲时这样说,这是滕华涛的父亲!后来父亲从报纸上看到这些话,非常生气。说我太自以为是,刚拍了两部戏,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于是我们自然又发生了激烈争吵,关系一度很冰冷。”尽管与父亲争执不断,其实在滕华涛内心,父亲那代电影人一直是自己的榜样。“我把他们那代电影人的规矩带进自己的团队,例如把沦为导演助理、打板员的场记岗位复兴起来,告诉他们,陈凯歌想当导演,也必须是从场记干起的。”
然而,父子亲情毕竟血浓于水,终能融化隔阂。“2004年,我导演《危情24小时》时,因为没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投资方临时撤资,剧组彻底瘫痪。正当我绝望时,另一个投资方主动找上门来,化解了这场危机。开机那天,我意外看见头发花白的父亲坐在观众席上,使劲在为我鼓掌。后来副导演告诉我,得知剧组遭遇危机,父亲到处求人说好话,才终于说服投资方注资。当时得知这一切,我内心五味杂陈。于是发布会结束后,我走到父亲面前,郑重说了声‘爸爸,谢谢您’。当时父亲将我搂在怀里,说他知道我有才华,但担心我目空一切,自信心过度膨胀,才故意给我浇冷水。直到那时,我才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3 影视拍摄之困 剧本、演员必须自己说了算
效仿美国警匪剧拍摄的《危情24小时》大受好评,加上之前的多部成功电视剧作品,滕华涛的名字开始在圈内传开。但他总觉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始终没找到,“还是想拍电影。当时打算拍一部商业元素浓、能卖座的大片。结果一个朋友给我讲了《心中有鬼》的故事,我觉得不错,就把《异度空间》的编剧杨倩玲请来写剧本。这片实际投入近4000万元,在当时算不少的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麻烦接踵而来。由于片子投资大,不少圈内牛人跑来指手画脚,让我左右为难。和几个明星主演黎明、刘若英、范冰冰沟通也比较繁琐。说戏、敲时间、等档期、按演员的意见修改剧本,整个战线拉了两年。影片最终在2007年2月上映,首周末票房仅仅430万元,我很失望。但整个拍摄过程的感觉更令我无法忍受,被太多人横插一手,很多事情我要参与却有心无力。”
此次拍摄电影的失意,让滕华涛选择了再做电视剧。“我拿着《双面胶》的剧本四处找投资。我的底线是,多少钱都无所谓,但整个创作过程全要在自己的掌控下。我当时在电视剧圈已经有些话语权,但投资方看了都摇头,说这么好的剧本,用两个没人听说过的演员,根本卖不上价。我坚持不松口,最终华录百纳同意投资,扔给我530万元制作费。他们当时觉得,反正随便搭个大剧打包也能卖掉,就万事不管,拍摄过程中连一次探班都没有。于是我带着自己挑选的兵马,痛痛快快拍了两个多月。杀青后,没一个台肯播这部22集的电视剧。最后2007年7月,上海电视台临时缺戏,想拿《双面胶》随便顶几天,我就坐着飞机连夜去上海送带子。在任何宣传都没有的情况下,《双面胶》播出第二天,上海当地的收视率就从几个点冲到十几个点,第三天就开始有人围着买盗版。”
4 蜗居和裸婚族 被物质时代捆缚的80后
此后,滕华涛又相继创作了《王贵与安娜》、《蜗居》、《裸婚时代》等作品。其中,《王贵与安娜》为他赢得了第1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而《蜗居》和《裸婚时代》,更是让滕华涛成为热播剧导演的同时,被冠以争议剧导演的名头。对《蜗居》和《裸婚时代》在全社会掀起的话题热潮,滕华涛有话要说,“蜗居族、裸婚族,其实是这个物质时代造就的畸形儿。有钱、有房、有车的,就能顺理成章获得幸福,没钱、没房、没车者,就算历经波折,也得不到祝福。这是现实,也是不公平的。我之所以拍这部剧,就是因为看到我身边一批80后,都到了结婚的年纪,却因为物质匮乏被捆缚。这是当下人们生活很烫手的问题,进而成了我关注的重点。家庭剧有个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它不仅能透析当今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也能给同样处境的观众带来反思,如果老百姓看了没共鸣,我费老劲拍干嘛?而我拍《蜗居》和《裸婚时代》,也都始终坚持给故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因为故事虽然描述的是当下现实,但它毕竟只是生活的一个片段。我经常告诉主创和演员们,任何电视剧我们只说现象,不提供任何个人意见和所谓判断。就平铺直叙把所有矛盾展示出来,判断和意见交给观众自己去评价。自然,每个观众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随着这些热播剧的陆续推出,滕华涛也开始被誉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媒体在采访滕文骥时,也开始称他为“滕华涛的父亲”。“父亲听到也总是乐呵呵的,没有半点不快。2010年,公司为我举办《蜗居》的庆功会,父亲也特意赶来祝贺。他在发表祝酒词时动情地说,我是滕华涛的父亲,能有这个称呼,是我最大的光荣与骄傲!十年磨砺,我的儿子超过了我,现在我要快乐地生活在他的光环下了!听到父亲说的这些话,我的眼里涌满了泪水,我看见,父亲的眼睛也是晶莹发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