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各有所长
此番“回家”,这些单位分别在上海设置了分支机构和出版中心,将发挥品牌优势,实现跨地区经营。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明确了上海分公司发展战略,就是坚守学术出版,率先实现全媒体数字出版。三联书店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秦伟透露,除人文学术、经济管理、高等教育三块传统强项外,已针对上海的发展环境制定了发展战略,如发展职业培训和会展服务业务。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表示:“上海和北京就像两块磁铁,互相吸引又各自独立发展。”中国出版集团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宋焕起表示,此次“回家”之旅,打破了出版界原有的地域限制和封锁。
源于上海 扬名全国
四家出版品牌企业都是承载着中国出版业发展历史的著名品牌。商务印书馆、人民音乐出版社、三联书店和荣宝斋中,前三个出版机构的出生地正是上海,1949年后迁往北京。
商务印书局1897年成立于上海,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前身是万叶书店,1938年7月1日在上海苏州河北海宁路成宁里11号揭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1948年三店在香港合并,正式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而已经具有350年历史的荣宝斋和上海的渊源也颇深,早在80年前,即1932年,荣宝斋就在上海开设荣宝斋上海分店,当年名噪一时。
加强交流 共谋发展
让旗下几大著名品牌同时入驻上海,是因为中国出版集团对上海的文化发展寄予厚望。集团副总裁刘伯根认为,上海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新思路新方法是从上海孕育发展的。“上海是一个文化宝地,有丰厚的科技文化资源,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有丰厚的人才资源。”
不少前来道贺的文化工作者认为,文化品牌重新入驻上海,不仅是地理概念上的回归,更是一次精神财富的回归,因此,此次“回家”很有意义,它意味着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的交融和结盟。作曲家陈钢希望,此次的“回家”之旅能够繁荣海派文化。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看来,中国出版金字招牌能回来,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寻根,也是一种弘扬,文化在交流竞争中才能提升水平。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顾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