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持的全国性“爱耳工程”,设计有3个预期目标: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度极重度聋临床诊疗规范、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而建立重度极重度聋患者的“听力康复路线图”;通过联手与整合,在全国建立3-5个听力障碍诊断和干预示范基地,推广人工耳蜗植入等项目,并帮助欠发达地区提升筛查及诊断水平;建立人才、基地、学科、项目四位一体的聋残人听觉康复训练“信息高速公路网”,形成新的耳鼻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控预警网络体系。
项目首席专家、新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所长吴皓教授表示,在牵头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推广工作10余年的基础上,此次申请到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重大公益课题,参与专家涉及耳科、听力、分子生物、儿童保健、检验、免疫、鼻科等学科,项目获批国家资助金额达2500万元,人员、资金规模均创我国耳鼻咽喉领域之最。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出生最常见的功能缺陷之一。据新华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自2002年起至2010年底,上海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总人数达119万余例,听力障碍发病率约为2.7‰,治疗干预率达到85.1%。本市目前已建立起市级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和耳聋儿童数据库。近年来,全市有100多例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发现极重度感应神经性聋的患儿,在新华医院等定点医院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通过后续的康复训练,其中绝大多数已回归正常生活,可以与同龄人一起入园入学,实现了“聋而不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