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3月初,申城阴雨连阴雨。尽管气象意义上的春天还未来临,但出门赏花已成市民热议话题,其中最热的——是樱花。
“其实,上海一直有‘三月三上龙华看桃花逛庙会’的习俗,”在近年一片樱花热中,有市民致电本报:“龙华桃花”今安在?上海中心城区,还有没有“桃花盛开的地方”?市民身边眼前,哪里可赏“万紫千红的春景”?
为考证“龙华桃花”种植历史和“三月三,看桃花”的民俗缘起,记者多方走访,结果在龙华烈士陵园发现530株“龙华桃花”(中心城区最多),还得知北京植物园拥有29个品种共5000多株桃花。
龙华看桃花始于光绪年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每年春天,整个龙华地区(从龙华机场到枫林桥)遍地桃花,民间因此形成了“三月三,上龙华,看桃花,逛庙会”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龙华机场的兴建和日益发展的城镇,龙华桃花开始减少。1950年,龙华公园开园,500多株桃花分列正门口,公园的植物特色还是桃花,有点年纪的市民都晓得:“看桃花,要去龙华公园。”1995年,龙华烈士陵园在龙华公园原址建成开放,桃花林被移至陵园东侧。
(下转A4版)
(上接第1版)
墙外桃花艳墙内鲜血红
鲜艳的桃花还是革命圣地龙华的“代表符号”,在黑暗的旧中国,新老军阀在龙华设置了镇压革命、屠杀人民的军事机构,修筑监狱,盛开的桃花见证了屠杀革命者的罪恶。鲁迅先生曾说:“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是屠场,我有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在龙华烈士陵园碑林区有一首著名的《狱中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桃花与革命先烈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每年清明前后,正是龙华烈士陵园内桃花盛开的季节,鲜艳如血的桃花,向一代又一代后人讲述着那难忘的历史。
樱花与桃花冰火两重天
桃花是上海本土花卉,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又与龙华圣地紧紧相连,文化内涵深厚。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花木,桃花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观花树种,观赏性不亚于樱花。但目前,本市对桃花种植重视不够,不仅没有一家供应观赏桃花的苗圃,也没有园林科研单位专业研究,“桃花病虫害多,栽培‘吃功夫’,且只有20年至50年的寿命。在中心城区,除龙华烈士陵园,各大公园仅有零星种植”。据介绍,龙华烈士陵园的成片桃树树龄近20年,已进入“暮年”需要尽快更新。相反,近年樱花在上海倍受追捧,新建的顾村公园以沪上规模最大的樱花林,去年春天吸引了数十万人蜂拥而至。不少公园眼红,去年冬季纷纷赶种樱花,想方设法给自己贴上樱花观赏胜地“标签”。
两园一条心重现桃花景
桃花的上海渊源、传统血脉、美丽传说,如今开始引起沪上园林界关注。“樱花雨固然美景诱人,桃花源同样令人向往”。上海园林有义务让上海的春天百花盛开,而不是“什么热,种什么”。早春时节,是桃花种植最佳季节。记者近日获悉,共青森林公园今年起将大力种植培育上千株观赏桃花,建桃花大道、桃花林、桃花源景观,为市民重现“桃花盛景”。与沪郊大面积种植的桃树不同,这里选种的桃花不为收获果实,以赏花为主。与此同时,龙华烈士陵园也将致力于“桃花三传”——龙华桃花历史传承,桃花与革命历史传奇,龙华桃花的美丽传说。由此,上海有望形成一东一西两大桃花胜地,据悉,双方将联手开展科研,攻克病虫害防治难题,丰富观赏桃花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