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深圳喜为第200万辆轿车发放车牌,高调宣布进入“200万辆汽车时代”的喜讯时,不禁喜中有忧。我想起当年在制定地方城市现代化规划时,对“万人汽车拥有量”指标的争议。
当年,城市学深圳,要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我参加了某市现代化规划会议,对“万人汽车拥有量”指标设置提出质疑,理由很简单:指标可有,量宜控制。否则,历史文化古城,恐怕不堪承受。有人对我说, “表式” 和“数量”是借用的深圳指标,低了还叫什么学习深圳,什么现代城市?
改革开放,日新月异。如今,深圳高调宣布进入“200万辆汽车时代”, 户均两辆,与欧洲发达国家无异矣!而我已退休,多年未访深圳,不知“喜”有几多,只知道当今已经发生堵车问题,正在考虑征收汽车拥堵费。回顾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是一路高歌猛进,“井喷”式发展,也跨入了“200万辆汽车时代”。居住其间,过去的因出门少车的“出门难”,早已变成了一路拥堵的“出门难”,更是喜忧参半,五味杂陈。
诚然,“万人汽车拥有量”的发展,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喜悦,但也带来不少忧患。且不说汽车激增,带来能源供应、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发作,单说道路的供需矛盾,也已到了两难地步。尽管历任市长作了很大努力,填河、拓路,城市也从国务院批准的古城“全城保护”,改为“局部保护”……道路却是越来越堵。于是,有车的抱怨,没车的也抱怨。有关部门一再呼吁“少开车,不开车,尽量搭乘公交出行”。人们反诘: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古人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现代化交通建设是个新事物,我们没有经验,但是当今发达国家是有经验教训的,何不借鉴?非得像工业化那样,跟在一些发达国家后面,再走“先发展,后治污”的弯路吗?
闻“200万辆汽车时代”喜中有忧,但愿不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