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庆前夕,沪上媒体争相报道的一条新闻引发了市民的关注:宝岛特有的虱目鱼首次“游到”大上海,上海水产集团在东方国际水产中心推出专柜。龙年新春,我又惊喜地发现,在市民餐桌上,虱目鱼系列菜肴甚受欢迎。说起来,我与宝岛虱目鱼也有缘,这还要从15年前台南“第一食府”的晚宴说起。
那是我第一次去台南,东海大学陈教授特在古城设宴迎客。宴席接近尾声时,悠扬古曲中,戴着高高白厨帽的厨师长双手端来一个滋滋作响的蓝花大瓷盘,热情招呼我们:“请趁热吃。”由厨师长亲自上菜,此菜定非比寻常。
我仔细一瞅,盘内躺着一条呈纺锤型的不知名的鱼,口小无牙,圆鳞长尾,貌不惊人。经小火煎熬,鱼散发出淡淡的焦香味,金黄酥脆的表皮将充满油脂的肉紧紧包裹住。伸筷夹一块入嘴品尝,酥香软嫩,肥腴鲜美,蘸上些许胡椒盐,口感更佳。
“这是什么鱼呀?”我好奇地发问。“哇,这可是台湾顶顶有名的虱目鱼,被称作‘台湾第一鱼’。”站在身旁的厨师长应声答道。此时陈教授摇晃着脑袋吟起了古诗:“家在夷洲东近海,虱目味美胜鲈鱼。”他怕我听不懂鱼名,特意在自己名片的反面端端正正地写上“虱目魚”三个字给我看。
“虱目魚”,这鱼名好怪,怎么会与“台湾第一鱼”划上等号呢?看到我疑惑的眼神,潜心研究鱼类学的陈教授笑着侃起了一则趣闻:相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宴庆功,当晚厨师精心烹调了这种口小鳞细的鲜美海鱼。郑成功品尝后,觉得特别味美,便询问左右:“这是什么鱼?”因为闽南语“什么”与“虱目”谐音,当地人误以为“国姓爷”一高兴,给鱼赐了名,遂将这种鱼称为“虱目鱼”,并一直沿用至今。虱目鱼为宝岛独有,滋味肥美,能有幸由收复台湾的大功臣亲自取名,“台湾第一鱼”也算得其所哉。
如今春暖花开之际,去台南观赏海中虱目鱼是当地旅行社安排的一档特别节目。登船出海,远远望去,随着洋面水温不断升高,此时无数条生性活泼、通体银亮的虱目鱼在海里欢快畅游,如一道道闪电飞梭而过。调皮的鱼群不时跃出水面,犹如是在表演精彩纷呈、蔚为壮观的水上芭蕾,构成了一道海峡独特风景线。
当地的渔民视虱目鱼为“福鱼”,主要产地之一——台南北门乡的渔民对“软体黄金”顶礼膜拜,特在北门游乐区入口处,塑造了一尾高约1米、长为5米的“虱目鱼之王”,吸引众多观光客来此一游。
在台岛,虱目鱼是高档佳肴。富含胶质的虱目鱼鱼皮美味且口感特脆,最适合凉拌,用酱油、香油与醋,加上辣椒、葱、蒜等辛香调料制作的“凉拌鱼皮”,是开胃的最佳料理之一。制作“虱目鱼羹”也不复杂,将割去鱼肚的虱目鱼肉剁成泥,再捏成寸把长的鱼肉团,拌入豆粉、笋丝及调味品,文火慢煮后,便成了富有营养令人垂涎的鲜香鱼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