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6日,左英奶奶走了,按照左奶奶的遗愿,她的子女把各级组织的关怀、左奶奶生前积蓄以及子女捐款捐献出来,委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代为办理以左英同志名义设立的专项护士基金,用来帮助更多人。
1919年出生的左奶奶,从小就有怜悯之心,童年看到流落街头的贫困大众,她都会多看两眼、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中学毕业后,她考入了英国教会办的上海仁济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在祖国遭受蹂躏的时候,左奶奶毅然投身革命,成为18岁的中共优秀党员、19岁的女新四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解放后,左奶奶继续在医药卫生领域奋斗。1950年,在一次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先后手术过18次。多年前,我在采访我国骨科前辈屠开元教授时,他说到左奶奶是个非常坚强的人,手术后第二天就和大家开起了小玩笑,自己身体还没康复就又急急忙忙投入到工作中去。1964年给左奶奶手术时做特护的施珍妹告诉我,即便是当上了福建省卫生厅厅长,左奶奶依旧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作风,待人谦和真诚,只要提起她,所有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德技双馨”。
1999年,我去拜访左奶奶,那时她还住在南京西路1173弄里。看到我二十好几的大姑娘还没男朋友,左奶奶关切地问我,想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我当时的回答很不成熟,左奶奶没有因此笑话我,而是慈祥地对我说:“你要找个人生观、世界观相一致的,而且懂得不断进步的男朋友。”我当时懵懵懂懂地点点头,直到今天,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我,才愈发深深体会到左奶奶这几句话的用心良苦,她是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告诉我幸福的真谛。
现在已是一家跨国大公司高级管理者的潘秋生,是左奶奶的外孙,在谈到左奶奶时眼圈一直是红红的。他说,与外婆朝夕相处的21年中,外婆坚强的个性最让他感动,在外公刘培善中将遭迫害去世后,外婆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健康成长,其间的艰辛她从来不谈,教育孩子们的永远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左奶奶曾经受过伤的部位,每逢阴雨天就会疼痛发作,但她从来不喊疼,只是悄悄用手摸摸,然后又微笑着继续做家务(后来才有保姆)。每天看到邮递员送来信件,外婆总会到门口迎接,并连声谢谢。
左奶奶对家人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潘秋生告诉我,1991年,年仅18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的名牌大学,在38℃的高温日,他想用一下外婆的专车送他去学校,可左奶奶愣是没答应。秋生最后只好一个人背着沉重的行李赶了近一个小时的路到大学报到。踏上社会多年后的他,对于出生于高干家庭没有一点自以为是,而是始终要求自己待人要诚恳,他说,这都是源于外婆给他的精神财富。真让我深深感受到先哲“利人莫大于教”的深刻性。
离休后,左奶奶的离休工资基本上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慈善捐款具体数字,潘秋生说无从考证——因为左奶奶看到哪里有灾,哪里有难,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献爱心。
左奶奶离开后,她“心忧天下、心系群众”的无私精神并没有随着她的生命终结。她的儿子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刘晓榕中将和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刘胜中将代表家属捐款200万元,希望继承左奶奶遗志,传递友善关怀,营造扶危济困、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为上海市医护人才的培养尽点力。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左奶奶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永远爱之敬之的坚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