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和“绊马绳”,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斑马线”是行人们过马路的标识,而“绊马绳”是古代骑兵打仗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斑马线却成了骑车人的“绊马绳”。
前些日子,在一次老同学聚会上,见同窗姜先生左手臂绑着厚厚的一层石膏,用固定的支架托挂在脖子上。众人问其故,他摇头叹气道:“唉!那天傍晚下着雨,我像往常一样骑着助动车回家,经过青溪路淮阴路丁字路口,助动车开到斑马线上,鬼使神差般车一下子飞滑出去。人无法掌控重重摔倒,只觉撕心裂肺一样疼痛。去长宁中心医院检查,结果是:肋骨挫伤,左手臂骨折。罪魁祸首就是那条又宽又光又滑的害人斑马线!那一道道年复一年层层油漆过的斑马线,犹如星级宾馆里打磨过的大理石地板,雨天沾上水更是滑上加滑啊!”他痛定思痛,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走路要走斑马线,骑车勿骑斑马线,不听老姜言,吃苦在眼前!”
闻此警告不出一星期,这个“马路杀手”竟然降临到本人身上,差一点酿成“车毁人亡”之大祸。说起来还心有余悸!
那天下午阳光灿烂,我骑助动车外出办事。就见马路两旁洒水车刚刚洒过水。车经茅台路500弄口的斑马线,我忘记姜同学那句用血换来的“骑车勿骑斑马线”的警告,车刚碾过斑马线,就不由自主地滑倒了,连人带车向左前方的机动车道滑出有几丈远!正巧对面急驰过来一辆白色面包车,说时迟那时快,面包车驾驶员一个紧急刹车。在路人发出一片惊叫声中,只听“砰”的一声,我的爱骑与面包车相吻,倒地前冲的我抬眼一望,面孔离开面包车保险杠不到二十厘米!我差点“葬身车腹命归西天”呀!
在好心人搀扶下,我坐在马路旁惊魂未定,面如土色。转首回望那条斑马线,令我心惊肉跳。虽无伤筋断骨,但皮肉之苦遭罪半月有余。
上海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有数不清的纵横马路,也有数不清的斑马线。这些斑马线本是保障行人过马路安全的,但如今已凸显弊端:一是越来越宽;二是越来越厚;三是越来越滑;尤其是遇上水、沾上油、抹上泥、撒上沙,更会使人防不胜防,遭遇不测。在此恳请公安、交通、市政、路政有关部门,赶紧改进斑马线的防滑措施,提高斑马线的磨擦系数,让斑马线真正成为保护路人的安全线!以拂去吾等“一次‘被’滑倒,十年怕斑马线”的心理阴影,拜托了,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