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期两天的竞赛中,共计有30多个比赛项目,涉及内、外、妇、儿、护理、皮肤、五官科、急救等几个大类,综合考察学生医德医风、理论知识、临床操作、医学人文等方面的素质。
比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据介绍,本次竞赛的考题,特别侧重考察参赛选手临床沟通能力。在竞赛中,选手可能面对的只是某一个人体器官的模具,但是对于一名合格的医生来说,眼中看到的不应仅是某一器官,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能否在诊治的过程中,与患者有一定交流,并给予患者鼓励性的语言,是考察选手临床沟通能力的关键。如在做胸穿检查前,医科生要对患者说,“您好,根据您的情况,我们要做一个胸穿检查,现在先给您上麻醉,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痛,一会就好了,请不要担心。”另外,在比赛现场每个考区都特地张贴了“听诊器历史”的宣传海报,潜移默化传递医学人文的讯息,希望告诉这些未来的医生们,不要过度依赖仪器检查,而是更多地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本报记者 张炯强 孙中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