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向善
秦绿枝
  秦绿枝

  好久不听评弹了。最近有场题名“心向善·天地宽”的公益性评弹演唱会似觉立意不凡,便去作了一次座上客。演唱会的主办者“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是家民营的提供咨询和审计服务的机构。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愿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吴语艺术评弹提供争取更多观众的支援,计划举办几场演出活动,每场都有主题。这场“心向善·天地宽”一看就知道是旨在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对当前社会风尚是有针对性的。

  事是好事,但办起来却不大容易。我约略了解一点经办人的甘苦,大概在一年多前就开始筹划了,几经考虑,反复磋商,东奔西走;有时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因疏于礼数而得罪了什么人……换了我,也许就知难而退了,何苦呢!但人家并不都像我的想法是如此狭隘。放眼大局,热心公益的人士还是不少的。即如这次演出请到的江浙两地知名演员有姜永春和汪正华,他们是评话家金声伯先生的弟子。唱新编开篇的都是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有张建珍、黄海华、蔡玉良,孙可等。上海的演员很忙,也请来了曹莉茵和陈卫伯,济济一堂,气氛还是相当不错的。

  演出的节目全是新编的,都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道义、节孝、勤奋之类美德的故事。有位青年演员张建珍闻名已久,今日初次聆听,确实嗓音柔美,在唱法上有收放自如的功力,或疾或徐,抒发了少女曹娥投江寻父的精神。曹莉茵唱一对仙鹤夫妻至死不渝的爱情也极尽缠绵之至。

  但我听啊听的却又禁不住思想开起小差来。不是演员唱得不好,而是唱的这几个古老的故事毕竟离当前的现实距离远了,可以感受到的精神力量也比较差劲了。像蔡玉良用张调唱的《励志奋斗好精神》,唱是唱得很有气韵,但孙康映雪东胤囊萤和苏秦悬梁刺股无非强调了“苦读”二字,而现在的青年学生应付考试追求升学率、家庭作业做不完的状态其实也是在“苦读”;有的家庭连休息日也不放过硬要逼着孩子去学这样学那样……我以为不能再在“苦读”这方面给现在的孩子加码了,尤其不能陷进古人的习惯性思维:苦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尽管苏秦在历史上有他的“政绩”,但他六国封相衣锦还乡时流露出来的那种志得意满的样子,今天看来未免太浅薄相。

  姜永春汪正华合说的《高山流水》,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曾经也是“流芳千古”的佳话。这个故事很难“出噱头”,但姜汪二位说得很生动,不简单。俞伯牙弹后又摔掉的那种古琴,现在懂的人恐怕也很少。于是我就瞎想,要是俞伯牙当年不那么死心眼儿,知音钟子期死了就不弹,而是转而“面向大众”,寻觅更多的知音,说不定传到今天,懂的人要多一些。这可以为有些故作深沉自命高雅的人提供一点思考的余地。评弹界也曾有人希望进入高雅艺术的行列,这又何必?评弹原来的定位就很好:雅俗共赏。老艺术家们对此的认识是很清醒的,评弹要是失去了处于底层的广大观众,只怕连带地也就失去了其他。

  以“心向善”为主旨来组织一场评弹演出的想法很好,以后还可以搞。或是从传统的节目里挖掘几个折子书;或是新编的,取材于古代和现代的故事都行。如果是古代的,要衡量现在听来究竟有什么意义。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好像是在《上海书评》内),说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只一篇还有存在的价值,就是“鞭打芦花”那一篇。闵子骞受继母的虐待,冬天穿的寒衣里面塞的是芦花,父亲发觉后要把继母赶走。闵子骞反而跪下来为继母求情,说了那句有名的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总而言之是要推己及人关怀他人乃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心向善”才更值得推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心向善
世上最痴情的人
墓语沉沉
狐狸的母爱
当心结石找上您
今宵灯谜
红妆男人
春日沙漠风光无限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心向善 2012-05-14 2 2012年05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