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要到印度尼西亚去,一位好友殷殷嘱咐:到了文化古城日惹,一定要联系兰妮,交个朋友。
热诚好客的兰妮,陪我四出观光,到了傍晚,她兴致勃勃地说:“来,带您逛逛峇迪商场。”我注意到,一谈到峇迪(蜡染布料),兰妮不很大的一双眸子,便像湖水打上蜡一样,波光潋艳,使她扁平的脸看起来分外动人。
兰妮自中学毕业后,便进入了一家规模极大的峇迪厂工作,由最底层的蜡染工作做起,她出色的表现和对峇迪超乎寻常的热爱,引起了老板的注意,连连擢升。目前,她已另立炉灶,开设了一家店铺,专售峇迪布料和峇迪时装。
“峇迪在印度尼西亚是一门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一幅手绘峇迪,是经过多重繁复的工序、经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它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活泼的生命力。”兰妮一面在峇迪商场穿梭来去,一面侃侃说道:“每个不同的城市的峇迪,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兰妮说着,嘱店员把几块图案与色泽迥然而异的峇迪摊放在桌上,娓娓解释道:日惹的峇迪,以小弯月设计为主,给人很甜蜜的感觉;井里汶的峇迪,走细致路线,常以云朵和细纹为设计主调,纤巧秀气。她拿起了一块金黄色的峇迪布,继续说道: “这块棉织品,是纯手工的,很贵,在梭罗,专用于婚礼;这种细花设计,正好反映了梭罗人的浪漫情怀。”
我觉得以温润的棉制品缝制新娘子的结婚礼服,不够亮、不够滑、不够美。她笑了起来,说:“亮而滑,是丝绸的特色,可这是棉质的啊!”“那为什么不改用丝绸缝制结婚礼服呢?丝绸高贵,有喜气!”“啊,不能,不能的!”她正色地说:“传统,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我们必须遵循、必须尊重!”
在日惹,售卖峇迪成衣的店子多如过江之鲫。许多店主,为求便利,往往只在当地的工厂取货;低价买入之后,只以稍高的价格卖出,赚取蝇头小利。
“做生意,必须出奇制胜。”独具慧眼的兰妮说道:“日惹的工厂,采用的布料,多以日惹的设计为主,结果呢,放眼望去,家家店铺所卖的成衣,都是千篇一律的。我呢,常常到其他城市去搜购设计截然不同的峇迪布料,再请裁缝根据图案的特色,缝制独树一帜的峇迪时装。价格虽然比别家贵,可生意却源源不断!”说着,笑花在脸上灿烂绽放:“峇迪是一种细致、精致、雅致的文化,我们必须缝出特性,让别人穿出个性!”
从峇迪商场出来,兰妮带我们去品尝当地小食。当车子由横街转入小巷时,兰妮突然对司机扬声说道:“停车,快停车!”
车一停,她便以碎步跑向一个小摊子。摊主卖的是一束束类似枯草的东西,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味。兰妮一口气买了好多束,如获至宝地捧上车去。
“这是炖来吃的草药吗?”我好奇地问道。“不是啦,”兰妮满脸笑容地答道:“这种植物,印度尼西亚语唤作AkarWangi。我买的,就是这种植物的根。把它和峇迪布放在一起,可以防止虫子把布料咬坏。峇迪不是普通的布料,它是艺术品,在制作过程中灌入了袭人的香气;我们只能用最原始、最自然、最朴实的农产品来保护它。如果任意使用化学药品,诸如樟脑丸,是会伤害它的香气的。”说着,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很少人售卖这种植物的根了,有时,我必须老远地跑到传统的药草市集去买;他日,一旦这东西在市场上销声匿迹时,我也许必须上山亲自采摘了。”说这话时,她嘴角含笑,可我知道她是认真的。
兰妮,这个生,热爱峇迪。纵是从商,但是,峇迪在她眼中并不是单纯用以赚钱的商品。深深感动我的,是她把印度尼西亚这门传统手工艺品当成传家宝一样地保护和尊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