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9月的第一个节气。正所谓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晶莹剔透的露水静悄悄地告诉人们,秋天真正到来了。虽然白天还很热,但昼夜温差开始加大,气候干燥,人们不仅应注意秋冻,而且需着意防秋燥——天气变凉时,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过早穿上厚衣服,毛孔就会因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所以和由冬入春时的捂一捂相反,入秋时要略冻一冻。当然,也不能冻过了头。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指的就是处暑时仍很热每天必须洗澡,大约18天后到了白露,赤裸身体就会着凉了。同时,要多喝水,多吃梨、山竹、西洋参等,同时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止燥。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更要注意少吃鱼、虾、蟹及牛羊肉、生冷辛辣和肥甘食物,而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东西。
白露时节的养生叫补露。在苏浙的农村,过去白露都要酿酒,这种酒温中含热,有利于寒气的散发。而在福州,白露日必吃龙眼,因为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的效果相当于吃一只鸡——白露前的龙眼个大核小,甜度高口感好,确实不妨多吃。在温州,白露这一天要采集白木槿、白毛苦菜等多种带“白”字的草药,与白毛乌骨鸡同煨,据说特别滋补。而在瓯江口外的洞头岛,则照例要吃鲜鳗鱼熬白萝卜,因为过去的洞头渔场在立秋过后就开始钓捕鳗鱼,到了白露,鳗鱼已渐肥厚,渔谚“桂花海蜇白露鳗”说的就是这一现象。鳗鱼营养丰富,而白萝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二者同煮,相得益彰。
白露也是太湖人祭“水路菩萨”大禹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