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与加多宝的两家职工又打起来了。虽然双方的广告语都扬言吃了自己的产品“不上火”,但这两家卖凉茶的员工却火气越来越大,反复在街上演一出“全武行”,甚至动起了刀子。8月28日,在苏州木渎商场,双方员工因宣传横幅悬挂问题发生激烈纠纷,一名加多宝员工甚至用美工刀在一名王老吉业务员脸上划了一刀。这次武斗距上一次武斗相隔不到半月。13天前,两者在南昌市胜利路步行街就上演了一出“全武行”。
王老吉与加多宝这场“双胞胎”武斗的闹剧没完没了。有人说,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员工多喝几罐自己生产的饮料,大家都不上火,架就打不起来了。这当然是说几句笑话而已。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两次斗殴的背后是王老吉商标回归广药集团后的前途的坎坷。合作不复存在,甜言蜜语消歇。利益为之反目,市场变成战场,兄弟变成冤家。始而是广告大战,继而“告来告去”,发展到现在,双方不满足于使用了相似的外观装潢和富有争议的广告语,不满足于打口水战和广告战,导致肢体接触,在街头上多次武斗。
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在街头促销活动撞车进而引发群殴的事实,正是说明王老吉商标的价值:销售能力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两家企业更应当反省:这样恶性竞争下去,究竟是要走向双输,还是双赢?我想只有一个结果:两败俱伤。除了把这个富有民族色彩的饮料商标搞臭外,不会有其他的令人宽慰的结果。拳头不是解决市场销售的良策。南昌打架事件发生后,两家单位的负责人都表示:依照“谁的员工谁负责”的原则,双方各自带受伤员工去看病,不再追究对方责任。这个承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销售渠道的控制权。苏州街头的动刀,就是一个证明。
王老吉是一个中华老字号的百年品牌,是不容失落的民族瑰宝。文斗加武斗,明争兼“暗斗”,既严重削弱了中华民族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毁灭性打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大笔一挥,王老吉商标归属广药集团,看来难以平息这场品牌的“拉锯战”。当经济手段和道德无法解决争议时,法律就应当及时介入,我们期待法律赶紧做出判决。如果法院一时难于作出判决,国家应当在政策上作出干预,在凉茶制造标准上上寻求破解之路,因为我们国家毕竟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我想,除了“你死我活”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出路可走?政府不允许两家知名企业打得这样“头破血流”!有人建议我们难道就不能有中国式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豆与萁,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各走各的路,各赚各的钱,是否也可行?
这个建议,是否值得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深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