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日本与周边国家岛屿争端尖锐化之际,日本军事情报研究会发表题为《自卫队“有事作战”和新武器》的文章,对自卫队与他国进行岛屿争夺的样式进行了一番“推演”。其中还提到了自卫队“岛屿应急展开计划”的要点与选择出动装备的方针,如同“军事解决纠纷”的“自白书”,值得关注和警惕。
分析“动态防卫”要点
去年5月,时任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视察宫古岛。北泽此行当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检查《平成22年(2010年)防卫计划大纲》(简称“22大纲”)和《平成23年(2011年)中期防卫整备计划》(简称“23中期防”)的落实情况。这两份战略文件要求自卫队从“基本防卫”转向“动态防卫”,应对“西南有事”就是重点内容。在规划中,针对“西南有事”的准备集中在四个方面。
首先,日本陆上自卫队在西部的与那国岛成立了规模为100人的“沿岸监视分队”,其作用就是利用先进的侦察系统,对相关区域内的海空活动进行监控。为提升“沿岸监视分队”的能力,日本航空自卫队也在宫古岛上设立第53警戒分队,负责操作FPS―2探测雷达,该雷达探测距离可达600公里,理论上能够覆盖争议区域。
其次,日本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军已在宫古岛和石垣岛上部署国境警备队,规模均系普通科中队(约100人),其任务除了沿岸监视外,还要对付小股渗透的“特工”,并为陆上自卫队第15旅团(驻冲绳那霸)提供前进基地。
第三,日本航空自卫队在与那国岛部署移动式警戒雷达,不仅扩大西南方向的早期预警范围,还可作为宫古岛FPS―2雷达站的后备。
第四,日本航空自卫队动用E―2C预警机在西南空域进行常态空中监视。目前的模式是每个巡逻批次出动3架E―2C,它们从三泽基地出发,到达冲绳那霸附近空域展开。这里要解释的是,日本自卫队之所以出动预警机,主要是因为FPS―2雷达存在低空盲区。
谋划“事前展开作战”
其实,日本防卫省围绕“22大纲”和“23中期防”展开的“强化西南防卫”举措,都是为了一旦需要时迅速遂行“事前展开作战”,确保对争议岛屿的实际控制。
按照“22大纲”的定义,“事前展开作战”是指根据自卫队警戒监视和情报搜集所获信息,在敌方“入侵登岛”行动实施初期进行的作战活动;也是日本自卫队“岛屿防卫作战”体系中最关键的第一阶段。它涉及自卫队统合幕僚监部(相当于总参谋部)调配自卫队兵力,实施离岛快速运输与展开等内容,只有该阶段“作业有效”,后续“岛屿自卫”阶段和“反登陆”阶段才有取胜可能。
文章中指出,日本自卫队在“事前展开作战”中不仅要明确兵力、武器投送与展开的优先顺序,同时还要以顶住敌方火力,建立有效的防空火力网为“要务”,可以说“运输”与“防空”是两大核心要点。
在文章作者看来,陆上自卫队能遂行“动态防卫”的“西普连”、第1空挺团和第15旅团是最先输送对象,此外陆上自卫队岸舰导弹连队、“阿帕奇”武装直升机、M270火箭炮也必须计入空运和海运目录。
吹捧美日两大“神器”
该文作者还煞费苦心地盘算起日本自卫队的空运和海运能力。
在空运方面,日本的三个航空运输队分别驻扎在小牧、入间、美保基地,配备最大载荷8吨的C―1运输机26架、最大载荷20吨的C―130H运输机16架、最大载荷30吨的KC―767加油/运输机4架。撇开以加油为主的KC―767不谈,航空自卫队能投入空运的飞机达42架,单次运量528吨,和一艘中型运输舰相当,但这只是纸上数据,考虑到运输机一旦达到载重极限就会使飞行距离严重缩水,且C―1运输机的货舱只能装载装甲轻薄的高机动车,自卫队的空运能力极为有限。
话到此处,该文开始吹捧日本新一代C―2双发喷气运输机,该机是日本研制的最大飞机,可在载重12吨的情况下直飞夏威夷,宽大的货舱可装入岸舰导弹发射车、爱国者地空导弹、步兵战车、高机动炮等重武器。不过令文章作者伤心的是,C―2的研制颇为不顺,存在机体强度不足等问题,采购计划已被推迟。
谈完空运,作者又解读起日本海上自卫队参与“事前展开作战”的实力与细节。文中称,目前海上自卫队计划用驻吴港的第1运输队执行“西南方向”的“输送作战”,该队拥有3艘“大隅”级运输舰,该级舰采用“舰岛十全通甲板”设计,160米长的甲板上可停放40辆卡车和2架大型直升机,船尾坞舱则可停放重型坦克。
不过,在作者眼里,“大隅”级运输舰属于“高档低能”舰艇,空有航母“派头”,却不太管用,例如“大隅”级的舱面甲板强度可以停放主战坦克,但搭配的升降机却只有20吨运载能力,“大隅”级内也没有直升机库和飞机保养舱室,这意味着该级舰只是移动的“直升机起降场”,无法维持直升机持续作战。
文章为海上自卫队开出的“药方”是效仿美国海军装备“联合高速运输舰”(JHSv)。JHSv由美国奥斯塔公司研制,采用双体穿浪船型,具有吃水浅、航速高、容量大等优点,美军已经买下10艘。作者进一步指出,美国其实迫切希望盟国采购JHSv,以便降低成本。 罗山爱